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共建法制领域 同构和谐社会
2015-08-27 19:23:28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文\\郭士萍

 

    这边风景独好,和谐人生、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与法制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推进我县依法治县的进程。从近几年法制工作的实践情况看,依法治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形势要求相比,特别是与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相对照,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就这些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 思想认识到位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跨越发展,和谐融入”的目标,必须围绕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湖北”的决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县域社区大量商住楼的崛起,社区环境和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常住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员的增多导致一些不安定因素增多,给和谐社区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社区能充分认识到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素质是营造和谐稳定社区环境的基础,加强社区的依法治理是实现民主法治社区的前提。在街道党工委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区”这一主线,有针对性地、采用居民喜闻乐见地、形式多样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积极探索社区依法治理的新路子。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全面领会建设法治县的基本内涵。法治是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普遍处于符合一种良好而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要求的状态。建设法治县,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领域的具体实践,必须体现建设法治国家的普遍性特征,同时反映所在县的地域特色。二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把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依法行政的六条基本要求和建设法制政府的七个方面目标,对这些要求和目标不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和认真领会,而且要在今后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三是要坚持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首先,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把严格公正执法贯穿到各项司法工作中,强化司法机关惩治犯罪、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保障国家和集体、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其次,要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转的司法体制。四是健全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监督。(一)是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要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维护和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判决和裁定。(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各级行政机关要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力,支持人民群众对关系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依法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对重大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三)是深化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学习活动。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的普遍提高,是建设法治县的基础条件。要广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律文化,形成尊重人权、崇尚法治、守法用法的社会共识和良好风尚。针对不同普法群体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有步骤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内容上要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县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把“法律进社区”工作作为事关县域社区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为把这项工作全面推开,乡镇社区举行了法制文艺、法制演讲、法制歌舞文艺晚会,法治宣传的组织网络等多种宣传形式,切实保障普法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了领导亲自抓、普法干部具体抓、其它单位配合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进一步确立以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提升县域社区居民和干部的法律素质和社区依法管理水平为重点,以创建平安、和谐县域社区为目标的工作思路。

 

    二、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推动了“民主法治社区”建设

 

    “民主法治社区”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社区的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实行了党员代表会议制度。认真落实社区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党支部工作规则。并能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督促党员参与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和管理,建立党员单位、社区联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网络,强化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为群众服务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功能,为社区党员体现先进性搭建平台,以此推动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向前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民主法治社区”活动要切合各个社区实际情况。虽然当前社区发展很快,但从本质和内涵上看,有些社区与城市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尚有不少差异,因此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循序前进,注重实效,形式多样,不强求一致。

    (二)“民主法治社区”经费投入需要多方筹措解决。从目前情况看,缺少经费仍然是社区法制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政府投一点,单位出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解决,保证投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

    (三)“民主法治社区”要与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在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中要增加法律服务的内容,做到同计划、同步骤、同落实,如果条件成熟的话,年底可以结合五好文明户评比活动,开展学法用法守法好公民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民主法治社区”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维护社区居民利益为目标。以各种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居民自觉参与、主动参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身利益,让群众真正从学法中受教育,得实惠,这样群众才会支持这项活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近来一些调查中发现,政府一些部门单位机关效能低下和政务不公开问题;城市农村地区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问题;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案件增多。以及反映自实行新的《计划生育法》后,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得加大对城市农村公民的普法力度,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宣传,让公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让法制服务进社区进乡村,组织社区对口服务单位对社区青少年进行“禁赌、禁毒,远离网吧”法制专项教育、上法制课、印发宣传单。为防止未成年人进网吧、歌舞厅等娱乐性场所,需要成立社区老党员、居民小组长一支义务督查队,深入网吧督促检查。组织社区法制文艺宣传队进行文艺演出,寓教于乐;开展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竞赛;开展“四好四无”家庭评选、优秀社区青少年评比活动;在社区文化广场开展“每月一法”专题宣传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调动居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了宣传效果。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以居民自治为抓手,构建自治平台,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社区是基层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平台。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中,社区以实现居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以保障社区居民正确行使民主自治权利为落脚点,着力构建社区居民自治平台。

    (一)健全自治组织。一是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县域社区居委会。通过“直选”,由居民代表大会提名和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体现民意。二是由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社区成员单位代表组成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协商处理,从而保证社区矛盾纠纷得到民主协商、自我解决。三是不定期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就社区重大事务进行表决,保证居民对社区事务有自主决定权。四是健全充实社区 委员会、调委会、普法领导小组等自治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使社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了可行的途径。社区的矛盾和问题,可以发动群众,通过这些途径,集体讨论,共同协商,作出自己的决定,从而使矛盾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完善自治制度。制订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党支部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程序,落实社区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广泛推行市民“十要十不要”文明行为规范。有了配套完善的制度保证,就能使社区各项事务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实行居务公开。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汇报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在社区设立公示栏、公告栏,将社区内重大事项和财务进行公开,及时告知群众,接受这社区群众的监督。如社区每年年初将享受低保户名单及家庭收入张贴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现状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青壮年外出务工等成为农村普法教育的“瓶颈。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在客观上造成了接受法律知识的片面性和迟缓性,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大给普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农村普法效率的提高。工作现状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青壮年外出务工等成为农村普法教育的瓶颈。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在客观上造成了接受法律知识的片面性和迟缓性,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大给普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农村普法效率的提高。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的成因探析一是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农村普法应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就是要以与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内容,特别是有关土地承包、生产经营、婚姻家庭、消费权益、邻里关系、损害赔偿、房屋拆迁、宅基地使用等与市场经济、劳动保护、消费权益有关的法律法规。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及群体性矛盾纠纷,确定普法宣传内容,使普法宣传教育与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法律素质,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宣传与落实的关系。普法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责任在于领导者和法律工作者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工作开展。把流动人口纳入普法教育重点管理范筹。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把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六、“法律进社区”的工作体会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法律进社区”的工作,广大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社区依法管理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是“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阵地建设,经费落实是“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是“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措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构建县域法治社区、法治宜昌、法治五峰才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才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法律进社区”工作。“法律进社区”工作是贴近群众、便民利民的需要,我们仍将高度重视“法律进社区”工作,并将其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普法和依法管理社区的新路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推动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二是加强领导、加强监督,按照上级要求及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法律进社区”工作目标,力求有步骤地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要求有专人负责,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及时制定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加强检查督促。三是贴近社区、创新形式。结合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社区居民的需要,确定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和主要方法,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增强实效性,不断推动“法律进社区”这项工作向纵深开展。为共建法制领域 ,同构和谐社会翻开新的篇章,奏响理想的乐章,为实现法治市县再创辉煌。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