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麻城市铁门岗中心学校以彭桓武清廉事迹为基 助推清廉学校建设
2022-11-08 21:18:59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麻城市铁门岗乡中心学校以著名科学家彭彭桓武的事迹为基,积极开展彭桓武清廉事迹演讲会,助推清廉学校建设。彭桓武,物理学家,1915年10月6日出生,籍贯湖北麻城铁门岗乡王岗蔡家田, 毕业于清华大学。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氢弹之父”,2007年2月28日逝世,享年92岁。
  自幼勤奋好学     厚植家国情怀
  “衙作禅堂心作佛,民为眷属国为家”这幅对联是彭桓武的父亲彭树棠手书,镌在自己的衙门口并以此为座右铭,彭树棠敬业为民、两袖清风赢得了长春人民的爱戴,人民尊称他为“长春彭”。1919年政府嘉奖他“嘉禾章”,却又明确告知需花钱行贿。他拒绝行贿,愤而辞职。晚年致力于教育与慈善事业。彭桓武生于这样的家庭、长于这样的家风、成于这样的家父。
  彭桓武自幼体弱多病,读小学和私塾花了7年时间。他经常在家翻看父亲书柜里的书,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在清华的第一年,彭桓武每周有三天第四节无课。他就利用这段时间进书库,挑选要借的书。每次总凑满三册,这是借书规定的上限。广泛的阅读拓宽丰富了彭桓武的知识面,为以后不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夏,彭桓武从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了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七七事变”爆发后,彭桓武独自一人,几经辗转来到昆明。起初在云南大学任教,1938年考取了“英庚款”研究生,前往爱丁堡大学,投师马克斯·玻恩。彭桓武留学的爱丁堡大学是英国顶级大学,自1583年建校以来,培养出23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英国首相。彭桓武的导师马克斯·玻恩曾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1940年年底,彭桓武圆满完成了导师的课题,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纳粹德国已经封锁了经印度洋回国的航线。为了早日回国,彭桓武想了很多办法。几十年后还有人问彭桓武:“当年在国外,您已大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回到千疮百孔的中国?”听到这样的发问,彭桓武气愤地指出:“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因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忠心报效祖国     心血倾注国防
  1947年,彭桓武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彭桓武与钱三强、吴有训、何泽慧等先后成为其核心成员。按照分工,彭桓武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培养人才上。他在清华大学开设了普通物理、量子力学及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同时担任理论物理研究生导师。多年后,彭桓武指导的学生有的和他一起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958年9月,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近郊交付使用。装置试车时,彭桓武作为理论物理师参与开堆值班。该工程的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已跨进原子能时代。但两年后,援建项目的苏联撕毁了技术合作协定,撤走专家,带走重要资料。从此,发展核工业和核武器的历史重任便落在了彭桓武这一代科学家的肩上。
  由于美国、英国核弹研制的领军人物皆来自当年的马克斯·玻恩团队,所以彭桓武参与此项工作可谓当仁不让。在组建队伍时,彭桓武与王淦昌、郭永怀被称为原子弹研究的“三角架”,周恩来总理曾摆下“壮行酒”,送他们踏上征程,其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彭桓武领导并参与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一年后,彭桓武在青海省参与1∶2核装置聚合爆轰试验,取得成功,随后负责解决铀-235生产中的相关问题。1964年年初,我国生产出合格的浓缩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西北地区浩瀚的沙海中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随后升起一朵美丽的蘑菇云。几分钟后,全世界各大通讯社不约而同地播发了同样一条消息: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早在原子弹爆炸前,彭桓武便与于敏、周光召、黄祖洽等人开始了氢弹的理论设计。这项工作的提前启动,大大缩短了我国从拥有原子弹到拥有氢弹的时间。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预定地点、高度空爆成功。
  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彭桓武参与了前期主要环节的工作。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地下核试验成功,环环相扣,有力打破了当时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国防安全的基石。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人造卫星开始在浩渺的天宇中遨游。在无数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集体努力下,中国走向全面探索太阳系的新时代。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多身无长物,唯书而已。彭桓武大半辈子攒下的钱差不多都用来买书了。他的客厅里,整整两面墙都排满了书,共有九大书架,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英文原版的理论著作。
  钱三强多次感叹:“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不断地开辟新的方向,殚精竭虑地为国家谋福祉,而当新事业后继有人时,他却总是悄然引退。在彭桓武眼中,没有个人名利,只有国家与集体。
  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1995年,第二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将科技成就奖颁给了他,奖金一百万元港币,从来都功成不居的彭桓武,这次同样“不为物欲所惑”。他没有花一分钱治疗自己的疾病,而是把全部奖金用于设立“彭桓武纪念赠款”,分批赠给昔日曾合作从事核研究而身体受到损伤的同事。在他自己看来,这不过是和每天刷牙洗脸一样平常的事。
  他的“集体集体集集体”的精神,影响着无数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作为我国核事业及理论物理学界的奠基者、开创者、领导者,他不但为我国原子弹与氢弹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还指导、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学生、同事遍布我国物理学界和原子能科学界,包括周光召、黄祖洽、何祚庥等一大批中国国防科研的中坚力量。他是“大家推许的大家”“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2006年6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决定将国际永久编号为48798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彭桓武星”。
  1995年,彭桓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得到奖金100万港元。他并没有自己收入囊中,而是设立“彭桓武纪念赠款”。多年来,共有近40位为祖国尖端科学事业作过贡献、年事已高的老同志获得赠款。
  清廉精神不朽     桓星与日同辉
  2005年中秋节,90岁高龄的彭桓武回麻城写了一首七律:今又星稀月正圆,往年交契结诗缘。离巢采酿爱丁堡,归国系情华夏天。桑梓炊烟萦梦里,楚云凡物展花前。请君致意家乡忆,九十衰翁眷念拳。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因病辞世,按照遗嘱遗体器官捐献给了医院进行医学研究,毕生的工资积蓄近50万元捐赠给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亲笔签字的《彭桓武遗嘱》: "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骨灰不存任何公墓。骨灰与夫人刘秉娴骨灰合并,由遗嘱执行人按遗愿归返自然。'两弹一星'金质奖章赠给国家一级的军事博物馆。书赠理论所图书馆。请注意玻恩签名赠予我的一本Atomic Physics有纪念意义。上网的电脑及相连的打印机各附件与桌和转椅,应归还理论所,并告知公司停止上网……"
  彭桓武的清廉、爱国、奉公、治学精神如同桓星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的浩瀚星河里。
  (严维质   刘丹生)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