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烟雨篁岭
2024-11-08 21:52:19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金秋时节,随武穴作协一行二十余人踏上婺源采风之旅,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回首十年前,曾和同事自驾游至瑶里、西递、宏村,竟与婺源匆匆擦肩而过,殊为遗憾。因此,特意给此次采风群取名为"圆梦婺源",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色彩斑斓、古韵悠悠的婺源,曾是多少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啊!婺源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浓缩起来就是"山水田园",这四个诗意盎然的汉字,构成了一幅"中国最美乡村"的自然画卷。
  婺源,因"地近婺水之源"而得名,地处皖浙赣三省五县交界地带,用"地广人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县域面积近三千平方公里(相当于武穴的两倍半),人口只有区区三十万人(约相当于武穴的三分之一),却拥有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近四十个,保存的古建筑超过四千余幢,历史文化名人更是层出不穷,古代仅考中的进士就多达五六百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面对婺源人文美景的无尽诱惑,因采风时间所限,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两处来满足游览需求,于是,篁岭"晒秋人家"作为第一选择,便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篁岭海拔五百余米,被誉为"挂在山崖上的古村落",需统一乘坐索道上山。不巧得很,抵达篁岭山脚下时,天空竟下起了毛毛细雨。一路上,"篁岭"二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王维有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想,以带竹字头的"篁"字命名此地,说明这一带山岭盛产修竹。果不其然,当我们沿吊桥向篁岭村前行时,但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梯田层叠,竹林密布,静谧的村庄约隐约现,如诗画般动人。
  一脚踏在篁岭古老的石板路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轻烟淡雾中,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色的马头墙,精致的门窗,厚重的黛瓦,拙朴的石雕。那些古趣盎然的商铺、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巷两旁,远看就如同一幅朦胧的水墨画,透着江南独有的温润、质朴与神秘。这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回归,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将我们带回到百年前的沧桑岁月。这些古朴的民居历经风雨侵蚀,虽然已经破旧却依然屹立不倒,那斑驳的墙壁和褪色的门窗,承载着这里先民的勤劳和智慧,无言地讲述着当年曾经发生的故事。
  终于见到柿子树下的"晒秋人家":农人们架起晒架,托起晒匾,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色的南瓜,被有序地晾晒在窗台边、屋顶上、柿树下,那浓烈而鲜艳的色彩,点缀在古建筑大观园里,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成为最惊艳的季节符号。试想,当你身临其境,四周的景物黑白、方圆、曲直彼此交汇,古朴、沧桑、鲜艳相互包容,它们那么自然协调地融合在一起,绘就一幅浓墨重彩的晒秋农俗景观。这大山深处农耕时代的人间烟火,怎不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呢?!回想起我们的童年,大人们在稻场里、砖场里翻晒农作物,孩童们在晒秋的架子间嬉笑玩耍,那纯真的笑声回荡在村落上空。这些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如今,或许只有在梦里能再次重现吧。
  "窗衔墉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篁岭天街共有"三桥六井九巷",如同一幅浓缩版的"清明上河图"。蒙蒙烟雨挡不住游人的脚步,到处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五花八门的方言,五颜六色的服饰,七上八下的脚步,将天街古巷变成了人间闹市。我们走进那座神奇的"倒屋",体验了一把"聊斋志异""绿野仙踪"的场景,这种未知的新奇的体验,令人有头晕目眩、拍案惊奇之感。"倒屋"虽然造型奇特、乾坤颠倒,却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看世界的角度。
  忽然想起明清时期流行于古徽州的一句俗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是男孩十三四岁时,就要离开家乡去外面闯生活,这一出去就是很多年,甚至一生就再也没有回家。临行前,母亲要给远行的儿子准备三样东西:一抔乡土,一包茶叶,三根绳索。乡土和茶叶是为了缓解异乡的水土不服,而三根绳索分别是:一根用于山路应急,一根用于创业便系,最后一根用于人生失败时悬梁自尽。细细想来,这些创造的财富背后,是多少人多少年牺牲掉普通人享受的天伦之乐换来的啊!这些大山的游子,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崎岖的山路上踩下一道道通往山外世界的足迹。他们用经商的方式摆脱了贫困,远离了族群争斗,并以儒家的仁信行走天下,在这铺满荆棘坎坷的打拼过程中,徽商的后代子孙们,逐渐形成了这个民族稀缺的商业文化和哲学智慧。今天,我们沿着这条路,似乎能够看到古代徽州人艰辛跋涉的背影,以及这背影后面无数女性的辛酸血泪。仿佛一场盛大的宴席,曲终人散之后,只留下空旷的回响与斑驳的记忆,飘荡在这烟雨迷蒙的山谷之间。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与婺源相遇,就是与一段历史相遇,与一种生活相遇,与一种文化相遇。婺源,你来或者不来,她都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婺源,一个美丽乡村的童话,她一半是梦幻仙境,一半是人间烟火。
  又见瑶里
  一踏入瑶里古镇,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世界。走在青石板路上,感觉回到了那个久远的诗书经世、耕读传家的年代,依稀仿佛听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行吟颂咏之声。
  如果说江南水乡是春天的诗,那么瑶里古镇则是秋天的梦,等待每一个旅人去品味和解读。这座千年前因"窑"而生的古镇,是一张独属于江南的名片,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铸就一种特别静谧温婉的气质,令人着迷。"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哀婉的琴声、相思的泪痕,还有诗人湿透的青衫,让我的瑶里之行被千年的诗意所浸染。
   一条清澈的瑶河穿镇而过,河两岸是清一色的明清徽派古建筑,淡雅的色彩与精致的装饰相得益彰,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幽雅古朴,美轮美奂。沿着古镇的小巷且行且停,时光仿佛流淌在河水中。古宅深深,庭院幽幽,那些宗祠、府第、民居、店铺,连同狭窄的街巷、残垣断壁和青石板路面,无一不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弥漫着浓郁的怀古气息。在这里,每一块石板,似乎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每一座古宅,似乎都有诉说不完的故事传说。在这里,时间仿佛在慢下来、慢下来,将我们带回到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在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古朴的街巷、潺潺的流水和久违的宁静。当我的脚步和地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重合时,那颗被红尘俗念磨损得憔悴不堪的心灵,真切地远离了喧哗与躁动,被揉进了这方山水的灵秀古韵中......
  瓷器是古镇独特的标签。琳琅满目的精美手工艺品,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符号,饱含着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件瓷,都是时间的见证,是最真实的烟火人间。古镇遗存有宋、元、明、清古窑址和古矿洞达一百多处,尤以龙窑最为出名,被誉为"青瓷摇篮""陶瓷之源",由斯琴高娃、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青花》就在此处取景。苍凉的遗址,远古的瓷韵,诡谲的时光,自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穿透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呼吸、陶瓷文化的脉动,还有命运和人生的况味。
   瑶里古镇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它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县城浮梁更是被誉为"江南第一衙""中国第一县衙"。宏大巍峨的牌楼,气度非凡的宗祠,宛如迷宫的府院,精致典雅的雕塑,无不呈现出其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富饶,更是见证了当地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崇敬。古建筑源自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积淀,是历史时光的见证者,更是文化脉息的承载者,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存一个城市记忆的古建筑是愈来愈少了。有人说,古建筑是睡着的老者,表面颓败而宁静,内里却藏着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梦境。在我看来,没有古建筑的城市太拥挤,没有古建筑的乡村太贫乏,没有亲近古建筑的人生太苍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瑶里古镇因免收门票而显得特别纯粹。每一个旅行的人都可以走近它,自由而随意的漫游。这个小众而美丽的地方,没有商家的喧嚣和人群的拥挤,让人感到一股无法言喻的舒适与放松。在这个快要被商业化淹没的时代,瑶里古镇就像是一股清流,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其中蕴含的古老哲理、玄机和智慧,值得每一个驻足参观者良久思考与回味。
  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中,人们常常感到孤独与冷漠,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人际关系疏离。但在乡村古镇,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夜晚仰望星空,清晨聆听鸟鸣,只要推开门扉,青山绿水便映入眼帘,这种宁静与美好是城市生活所无法比拟的。我想,走进瑶里古镇,就是为了暂时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滋养。这种向往和期待,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年代,不仅是生活的居所,更是心灵的归宿。
  (戴益民)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