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益民)
麻城古镇三河口,因境内石门河、石桥铺河、张广河三河交汇而得名。此地扼鄂豫皖三省交界,与周边四县通达,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四县闻'之称。
辛丑年秋,武六作协组织20余名会员赴麻城三河口省作协创作基地买风。省作协挂牌的文学创作基地,就设在狮子峰脚下的三河口水库管理处。这里沟谷纵横,林木葱郁,溪流清激,空气清新,既无车马之喧,却有田园之趣。据当地人介绍,三河之美,美在“一水两库三山”。“一水”是指阎家河,“两库”是指碧绿河水库和三河口水库,“三山”是指悬钟岩、狮子峰、康王襄。有诗为证:“大美三河口!钟峭立传清音/天河浩荡播甘露/鸡鸣三省/康王寨上披锦绣/雄狮观海/日月相伴又相守/山也奇水也秀……”
之一:攀登悬钟岩
我们林沿着秋日温暖的阳光,沿着山间溪流上滂而行。人在面中走,竹排溪中游,清激的溪流倒映着两岸的青山,令人心旷神怡。“哟——耶——”刹那间,我心里忽然涌起一种放声大喊的冲动。
三河口水库从山脚下穿过,在水库大坝仰望悬钟岩,如同一头雄伤昂首而立,栩栩如生,气势逼人。岩顶上插着几杆红旗,在天空中如火焰般燃烧着,愈加增添了悬钟岩的飒爽英姿。相传,宋朝杨门女将杨排风率兵路过此地,将铜钟悬挂在狮子头上,这座倒立的岩石就被后人称作“悬钟岩”。悬钟岩和三河口水库,一山一水,一阳一明,两相映衬,一个坚硬挺拔,一个柔软缠绵,形成绝妙的风景。
“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脱。”此刻,登高望远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沿着乱石和荆棘丛生的小径攀援而上,不一会就看见一个神秘的山洞。据锦绣三河基地的孔总介绍说,此洞名曰“神仙洞”,与高僧禅师修行有关。洞内漆黑一团,通向悬石深处,需要打开手机电筒才能勉强摸索前行。山洞出口在悬崖侧面,很少有人穿过此洞,洞内空气稀薄,耳畔似乎有虫鸣声,令人惊诧。
从“神仙洞”出来,我们沿着右测斑驳的石阶继续向上攀登,一些树技和藤蔓不时挡住我们的去路。忽然,又一座神秘的山洞呈现在我们跟前,山洞旁边两根大树缠绕着颜色鲜艳的布条,布条上面写满了藏族经文。站在这里仿佛置身藏地,给人一种神圣而又神秘莫测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孔总所说的“仙姑洞"吧。
试想,一座悬崖峭壁上陡然出现两处神秘的山洞,不能不令人沉思。“看,悬钟寺!”忽然有人喊道。抬眼望,只见前方果然有一座寺庙,一口巨大的铜钟悬于亨阁之中,铜钟上刻有“龙凤星祥”和“国泰民安”的金色图案与字样,十分引人注目。寺庙分内院和外院两重,中间有院墙隔开,两扇院门上分别题有“悬钟寺”和“三清殿”字样,两重寺门都紧闭着,看上去空无一人。悬钟寺的右上方兀立着一块巨石,这巨石就是悬钟岩。一条石梯连接到悬岩上,岩顶处还有一个小庙,里面有一尊神像,周围有香客祭祀的痕迹,岩上周边树枝上飘着各种彩带,几面红旗在岩顶迎风招展。
我们叩响了亭阁里悬挂的铜钟,或用手掌拍,或用木棍敲,那悠长悦耳的铜钟声传播开来,如同杨家将的铁马金戈声,回响在山顶上空,令人浮想联翩。
伫立悬钟岩之上,顿觉天宽地阔,激情满杯。整个岩顶面积约三十平米,站在岩顶远眺四方,东面是浩渺的三河口水库,北面是起伏环绕的群山,西南面是美丽如画的城镇。这正是:“一脚踏三省,鸡(钟)鸣四县闻。“哟——耶——”我张开双臂,再次放声大喊起来,这声音穿过层云,很快传递到山脚下,引起三河口水库大坝上同伴们的阵阵惊呼。
悬钟寺建于宋代,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和高僧无念禅师曾在此开坛讲法、参禅。距悬钟寺以南十数里的龙湖,建有李贽寄居麻城时的龙湖书院,还有无念禅师参禅所在地芝佛寺、法眼寺,它们与悬钟寺一脉相承,首尾呼应,构成三河流域著名的宗教文化带,在鄂豫皖地区宗教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江山有代谢,我辈复登临。”遥想数百年前,一代宗师李贽和得道高僧无念携手同游悬钟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脚下的这块土地甚至还留有他们的遗迹,心中不免窃喜。我想,今日的虔诚拜访,今后或许能给我舞弄的文墨注入某种灵感和神韵呢,那真的是不虚此行了。
之二:感怀柏子塔
距离三河口约20公里处有座山名叫九龙山,山下有座九龙寺,山上有座柏子塔,始建于公元783年的唐代,至今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
孔总介绍说,柏子塔在麻城很有名,是一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该塔原为九层,1938年日寇侵华时,从飞机上丢下炸弹,将塔项及八、九层炸毁,只剩七层半,残高34.72米,但主体保存完好。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麻城柏子塔主体及顶部得以修复修建。他再三叮嘱说,在柏子塔下随便捡拾一块残砖瓦砾,如果拿回家做成砚石,就是文房四宝之一。
我们驱车抵达九龙山时已近正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寺庙,庙门上方悬挂着"九龙寺"的匾额,柏子塔就在寺庙的后背山上。奇怪的是,举目张望,满山皆无树木,独庙前存一片竹园,两株古柏,一口石塘,显得静谧清幽。远远望去,恰似一条巨龙的龙头,实是奇山奇景。
我们沿着寺庙的边缘向后背山走去,终于来到九龙山的中央山顶,柏子塔近在咫尺之遥。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柏子塔,只见塔身稍微往南有点倾斜,呈六边形楼阁式结构,除少量横木外,全部由特制的青砖砌成,新修复修建的痕迹十分明显。据说,每年立秋日午时,一朵彩云高悬塔顶,柏子塔周边无影,是谓“柏子秋阴”。
站在山顶眺望,阳光将这片奇特的地貌照耀得一览无余。四周褐红色的光秃秃的山峦几乎寸草不生,斑驳的岩石裸露在空气中,就像数不清的巨龙在婉转腾挪,张牙舞爪,桀骜不驯。这景象太奇妙了,我们平生都未曾见过,不禁啧啧称奇。
据资料介绍,这里是春秋时期吴楚两国柏举之战的发生地。公元前512年,吴国的阖闾、伍子胥、孙武出征伐楚,在此爆发柏举之战,群雄逐鹿,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周边万亩土地,时至今日这里依然呈现一片褐红,可见战争有多么惨烈。此战过后,楚军精锐尽丧,吴师入楚郢都,旷日持久的吴楚争霸局面宣告结束,春秋战国的战略格局从此被改变。
据民间传说,此地乃九龙缠顶,有帝王之气。九龙山蜿蜒九条山脉,交汇于一地,匍匐于千年柏子塔之下。相传,唐代麻城阎家河有个外号叫"李半仙"的风水先生,看中了这块九龙聚顶宝地。他临死前嘱咐其子将自己尸体以九条草绳缠住,不用棺材安葬,按风水点穴之术埋在九龙山半山腰的一处泉眼里,然后让其闭门不出,每日剪纸人纸马丢入屋后竹园,待七七四十九日后朝北射出三箭,其子即可夺得皇位。风水先生再三告诫说,天机不可泄露,此事不能告诉任何人。风水先生老婆不明原委,见儿子整天闭门不出,荒芜了田地庄稼,家里缺粮少油,先是唠叨后是责骂。风水先生的儿子是个孝子,心肠一软便提前一天开了院门,按父亲临终嘱咐,朝北射了三箭,然后上街卖柴买粮。结果,他挑去的柴全部变成了刀枪剑戟,无人敢买。回到家时,发觉屋后竹园里的竹子都已爆裂,纸人枪械兵马呼之欲出,只是因为火侯不到,尚未成器便僵死在里面。再说那射出的三箭,也因为提前发动了机关而未射中唐王,分别从他的头顶、腋下、腰间擦过。风水先生身上的九条草绳,化成九条龙朝唐王袭来,均被唐王以打龙鞭打死。最后,风水先生肉身幻化成的第十条龙也被唐王剥皮抽筋,龙身变成一座血红的石山。为填住此地山脉,唐王特地在九龙山建起—座九层宝塔,又在塔顶种上一棵柏树仙子,确保此塔千秋万代永不倒塌,是谓“柏子塔”。这位屠龙建塔的唐朝君王,民间传说是唐太宗。
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民间传说,都凸显了麻城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我想,这或许与麻城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迁徙有吧。从悬钟岩到柏子塔,这些浸润着血与火的故事和风景,直击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寻找到黄麻起义的渊源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