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记黄州区卫健局扶贫干部喻寿良
2021-02-24 17:11:36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你看,糖尿病必须有并发症才能申请慢性病补助。”2月18日,黄州区卫健局驻白衣村工作队长喻寿良拿着《黄州区驻村帮扶工作指南》向村民解释政策时,这本不少地方用红笔画出标记线,空白处记满重点的小册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
“我们的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和落实者。”喻寿良说,只有把每一条政策真正领会,才能传达好和安排好当前工作,也就更不会把驻村工作做差。
了解村情民意靠“多跑”
2018年9月26日,带着黄州区卫健局党组的重托和领导的嘱咐,时年57岁的喻寿良来到单位的扶贫点——黄州区堵城镇白衣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虽然年纪大,但临危受命,喻寿良深知肩上担子的重要性,只要有勇气和决心,保持年轻的进取心态,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刚到村委会,所有的情况和工作都是陌生的,得从头开始了解和学习。为尽快转变角色,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他仔细查阅有关村委会的方方面面的情况,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怎么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六个精准”呢?经过一番思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从此,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白衣村就多了一个背着皮包,走村串寨的“闲人”,路上遇到村民就停下来拉家常,有人在家就到家里坐坐。有时候白天找不到人,晚上还要到村里转转。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认识这就是刚到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很多群众以为来了个“推销”的,直夸这个销售跑得勤,一大早就到村里,晚上九十点还要跑一趟。过了一段时间,村民才知道这是区卫健局派驻的扶贫工作队长,由衷地佩服起来,纷纷夸赞这个“当官的”没一点架子,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白衣村贫困户有123户330人,喻寿良一天跑了三遍,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群众的基本诉求,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下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夯实了基石。
解决实际问题靠“多干”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喻寿良发现贫困户中患有慢性病的人不少,但没有人拥有慢性病手册。他决定上任头把火就是为符合慢性病政策的贫困户办理慢性病手册,为他们治病提供资助。
白衣村村民刘三明得脑瘤,喻寿良拿着刘三明的身份证复印件到医院拿住院档案,送到医保局评审,评审合格后,他还要把慢性病手册送到刘三明手中。仅仅这么一趟流程下来,顺利的话,他也得跑上一上午。
这把火并不好烧。村里患慢性病的村民很多,但不是所有患有慢性病的人都能通过评审。
刘三明的慢性病手册办理后,每年有5000元医保补贴,为他家减轻了复查和治疗压力。其妻患有糖尿病,也想办理,但因她没有并发症,不符合办理条件没有通过评审。她十分不满,一直想找喻寿良吵闹。刘三明劝说道:“喻队长是帮忙跑腿,评审是由医保局按政策规定来,你怎么能怪他呢?”至此,她才息了找麻烦的心。
喻寿良的认真负责,让他在周边名声响亮,不少邻村村民也找到他,让他帮忙办理。他来者不拒,“我只是多跑跑路,办下来了,这些村民就能享受到政策的实惠。”2020年,喻寿良共为23个贫困户,17个普通村民办理了慢性病手册。
温暖民心靠“多助”
“贫困户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喻寿良到白衣村驻村时许下的诺言。4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成为了驻村村民心中“做事的 人”。
2019年8月,在广西打工的邹园春因心脏病回黄州住院治疗。喻寿良跑上跑下帮她办理住院手续,在黄州区人民医院治疗几天后,医生建议转入武汉亚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然而进入亚心医院准备手术时,邹园春因是孤儿没有家属签字。一个电话打给喻寿良,他当即赶往武汉,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得知治疗费用接近20万元,喻寿良回村后,当即号召驻村党员干部以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两家医院干部职工捐款,三天时间,共筹集了4万多元现金送给邹园春,让她安心治疗。在邹园春回家后,帮她报销医疗费9万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喻寿良始终关注贫困户的就业,他与村委协商,设立公益岗位时,尽量以贫困户为主。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询问岗位。得知禹王工业园一个家具厂中有适合村民邹宽的岗位,他自己开车将邹宽送去上班。
2020年6月15日,村民邹佑明到村委找村干部要维修费用。原来,2019年11月,邹佑明给贫困户邹友明的C级房屋进行维修。按流程,房屋维修完工后,由黄州区住建局验收,合格后方才拨款。但因2020年的疫情和汛期影响,完工后的房屋一直未验收,因此款项一直未到账。而邹佑明却听信谣言,以为这钱到了村委的账上,却一直没给他。喻寿良当即上前说:“精准扶贫的事直接找我。”他当着邹佑明的面给住建局打电话核实情况。电话里,住建局工作人员极为明确地告知,7月才开始验收,合格后维修费会直接打入贫困户账户中。一场矛盾化于无形。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喻寿良的驻村,是一种平凡品质,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对党的无限忠诚,甘于奉献。他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村民的幸福。
(曾琳 陈爱武)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