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台一巷16号附近井盖损坏”“向杨家垱社区捐赠5000元”……小小的黑色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向宇东的“秘密”。这些无数个“平凡的秘密”就像是向宇东的“能量宝石”,让他小小的身躯显得格外伟岸。
以感恩之心,倾心倾力公益事业,做了无数件助人为乐的小事,这是向宇东一直以来自认为做的“平凡”事。他用他的“平凡”,诠释了人间大爱,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异乡,用奋斗收获家的温暖
在五柳公园北门东侧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有一间10平方米的小店,走进小店,简陋的平房里,摆放着几台电脑和打印机,这是向宇东的工作设备。
今年53岁的向宇东是四川人,33年前,他只身来到枝江,拜师学艺、潜心钻研。在恩师的帮助教导下,向宇东从一个一无所长的毛头小子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个体经营户。
初到枝江,向宇东埋头苦干,几年的时间,他就在五柳树公园北门东侧开办了广告装潢门市部,同时还收获了美满的家庭。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广告装潢设计都是靠手绘,向宇东和师父学的也是手绘,到了2005年,电脑普及,行业内开始通过CDR、PS等软件设计广告,他为了掌握新技术,开始买书自学,没过多久就已能熟练运用。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向宇东坚持诚信经营,品质第一,客户至上,赢得了客户广泛的赞誉。如今,向宇东的店里积累了越来越多信任他的“回头客”,还培养了大量专业设计人员,为推进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他和家人的小日子也因为红火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幸福美满,家人的陪伴让他感到无比安心。“儿子在去年拿到了硕士毕业证。”说起儿子,向宇东的脸上满是自豪。
“多重身份”担起“多重使命”
除了装潢门市部的经理,向宇东还有着志愿服务队队长、居民代表、联户长等“多重身份”。53岁的向宇东可谓名副其实的“斜杠”中年。
平日里,向宇东的手脚从来都不闲着,他经常到马家店中心福利院慰问老人。福利院院长王军分享道:“向师傅非常有爱心,他经常到福利院来为老人做服务,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洗头、剪指甲,送一些物资慰问老人,老人只要看到他来,就非常开心。”
慢慢地,向宇东发现,仅靠自己一个人做志愿活动,力量太单薄,于是他组建了科新志愿者服务队,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在哪里出现。“带着我的设计员、安装队到五柳公园巡湖,宣传防溺水知识,下大雪的时候到道路上扫雪,做一些我们能做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精神发光,让志愿之花在枝江开遍。”向宇东激动地说。
2023年初,向宇东被马家店街道聘为七口堰社区联户长。做过七口堰社区居民代表的他,深知联户长不好当,家人也跟着犯愁:“他是家庭顶梁柱,一家老小要靠他生活,当联户长肯定会耗费更多精力,生意更难做不说,身体也会吃不消。”
“联户长是辖区内居民的带头人和代言人,很光荣。”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向宇东说道。
当上联户长后,向宇东始终把民生记在心底,把责任扛在肩上。自己出资维修井盖,大清早修理突然爆破的水管,下雪天在居民的家门口铲雪……
“多重身份”的加持并没有让向宇东分心,他始终秉持着志愿初心,用自己无私的爱,在志愿组织中默默耕耘,以朴素的情怀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用汗水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除了打理好自己的门市外,向宇东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志愿服务,倾听周边群众的声音,为大家排忧解难,真正地担任起“多重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志愿服务添彩。
尽最大努力,做最平凡的事
“枝江是我第二故乡,是我安身立命的摇篮。我只是做了最平凡的事!能够帮助到大家,我感到很欣慰,也很荣幸。”向宇东有一个黑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几百条他的“平凡之举”。
“我经常在七口堰社区邹台一巷里走来走去,他们都喊我向师傅,我很开心,这个称呼是对于我的尊重。我的工具、材料、人员都是现成的,只要一说问题,我们就可以立马行动,能很快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向宇东说起自己的“工作”来,满脸笑意。
周边邻居说起向宇东来,也是赞不绝口:“向师傅非常热心,谁家有什么事,他都是马上来帮忙。有时候生活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我们没发现,但是向师傅能及时看到并帮我们解决,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热心公益、主动参与一些志愿服务外,向宇东还捐款捐物,“2019年腊月二十八,疫情防控初期,我没回老家,而是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参与疫情防控。很多人捐助了物资,我想着也要帮点忙,就决定向红十字会捐献3000元。”无论哪里有需要,向宇东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一百两百、一千两千……向宇东已经记不清资助了多少人、捐赠了多少钱。
以平凡之心、平凡之力,书写不平凡的爱心之举,向宇东说:“爱心路上,我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