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浩 通讯员 黄津
张常连是蕲州镇红石头社区的一名普通调解员,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近60岁的他当了一辈子的小组长,连芝麻大的官都算不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人谦虚、老实,干事踏实的人却是红石头社区乃至蕲州镇远近闻名的名人。多年来,他为调解村民间的矛盾和解决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付出了的无数心血汗水,经他调解的矛盾和问题,最终都能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金牌调解员”的称号实至名归。
打铁自身硬
张常连的硬体现在“面上无私,肚里有货“。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品德过硬,所以被称作“黑脸包公”。2013年3月,他的亲舅佬王海洋与邻居李友良因房屋墙基问题产生矛盾,对方把墙推倒了。由于邻里之间多年不和,这次矛盾眼看就要升级为一次流血事件。张常连得知后,及时把两人召集一起,为他们梳理纠纷的起因,分析可能造成的后果,并为他们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稳定了双方情绪后,他又利用亲情对自己的亲舅佬施压,最终让双方同意和解,对共用的1.8平方米的房基各自处理一半。一桩矛盾解决了,但他的亲舅佬却一个多月没有理他。直到事实证明他的处理方法是对的,两人才重归于好。
“肚里有货“体现在他的业务素质上。张常连文化程度不高,又身在农村,但他仍不忘每天坚持看书看报看电视,特别爱看切合农村实际、工作上适用、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村工作中,各种纠纷层出不穷,要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突发情况,仅仅靠个人威望和个人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他边做边学,先后学习了《人民调解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不断积累,加上他自创的一些实用的土方法,他逐渐成为调解的土专家和行家里手,处理起各种矛盾纠纷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润物细无声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矛盾千变万化。为了能掌握主动权,张常连只要一有时间,就在社区里遛达,他最喜欢到人多的地方闲聊。这样,他就能清楚的掌握社区每家每户的情况,谁家几口人、从事什么职业、谁和谁有矛盾等等。在了解到情况后,他串门拉家常,喝喝小酒、打打小牌,一件件矛盾纠纷,就在这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化为乌有,烟消云散。张常连常说:“我的大脑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装着矛盾纠纷的症结,装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他心里真正装着的,是社区的老百姓,是群众的冷暖和利益。他用自己的赤诚和热忱,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举重若轻地把无数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像春雨无私地滋润大地,润物无声。
抓铁亦留痕
十几年来,张常连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他不图名利,安于清贫,无私奉献,赢得了社区百姓的真诚爱戴。十年前,与他同组村民黄堤友不幸出车祸,是经他亲自调解,妥善处理好的。今年3月,不幸再次降临在黄堤友身上,他被蕲州二中的一名教师骑摩托车撞倒,伤情严重。张常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交警处理。当交警部门作出最后的处理意见后,肇事者听说协助交警处理的是张常连时,感到心服口服,一定坚持要他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他才放心,因为他从心眼里敬佩和信任张常连。
2005年,红石头社区通过招商引进一家纺织企业,因征地的事与老百姓发生矛盾,三个多月矛盾都无法解决,企业无法落户。当时,张常连在外务工,镇村干部在工作始终没有打开僵局的情况下,想到了他,给他打电话求援。张常连二话没说,毅然辞掉工作回来,通过三天三夜耐心细致地工作,终于做好征地群众工作,企业顺利落户。如今,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该镇的骨干企业之一。这样的事例在张常连十几年的工作中,枚不胜举。
张常连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然而,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岗位,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打铁自身硬,润物细无声,十年磨一剑,抓铁亦留痕”正是他的真实写照,在老百姓的心中,他更是一个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