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青梦
2014年11月17日,首届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活动现场,湖北选手廖静怡以第4名的成绩,从全国6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标兵”称号,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人才库,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的亲切接见。身披绶带,即将站上领奖台,她终于松了一口气,偷偷回头,对坐在后排的同事灿烂一笑,那一刻,她把这份荣誉与湖北检察集体共同分享。
廖静怡,湖北省检察院民事检察处助理检察员,这个刚过完30岁生日的年轻人,在6年的从检经历中迅速成长,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一次、三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在2014年全省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业务竞赛中夺冠。
实力,在20分钟内展现
两个月多前,廖静怡在湖北检察机关第三届全省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业务办案能手竞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十佳办案能手”称号,并揽下“综合业务知识优胜奖”、“优秀文书制作奖”、“优秀汇报与答辩奖”全部单项奖,被推荐迎战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
之后,廖静怡开始了60多天的“自虐式集训”。家住在大学校园内的她,每天清晨到教室,与准备考研和司法考试的学生抢位子自习。尽管家近在咫尺,2岁的女儿盼望妈妈回家,为了节约时间,多数时候她的中饭都在学校小食摊上“速度解决”,然后赶紧回自习室。直到夜深回家,才发现早已脖子僵硬,浑身酸痛。
赛期将至,院集训指导小组为她挑选了3个真实的案例,领导和同事“扮演”评委,对她进行模拟训练。按照比赛的要求,选手要在5个小时内制作写出审查终结报告和ppt,而法律规定的案件审查期限是3个月,难度可想而知。
两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廖静怡的表现,让大家放了心。
但是,她本人却不敢松懈,她知道,各省的参赛选手都经过严格的选拔而来,个个是高手。颇具戏剧色彩的是,考前训练时,廖静怡做了各省的选拔题目,其中某省的题目难度最大,光案例分析的材料就有80多页。在北京比赛时,她在电梯里遇到这个省的选手,不由感叹:“你们省的题目好难啊!”对方微微一笑:“那题目就是我出的。”对手实力可见一斑。
2014年11月15日,比赛正式拉开帷幕,长期的积累显示成效。尤其在案件汇报与答辩环节,当廖静怡制作的ppt展示在大屏幕上时,评委们开始小声地互相交流。她还以为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才从旁听的同事处得知,原来是她的ppt制作精美、逻辑清晰,让评委眼前一亮,不禁赞叹。
“本案是一方以股权转让协议转让股权后,受让方以出让方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拒绝支付股权转让款而引发的纠纷。”30多页的案卷材料,被廖静怡用一句话精准概括。接着,她边演示ppt,边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地脱稿进行案情汇报。更精彩的是,在答辩环节,她不仅答出了“是什么”,还阐述了答案背后的立法本意、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情况。
短短20分钟,她展现了专业实力,得到了由顶级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委组的充分肯定,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本组这轮比赛的最高分。
“湖北的选手真优秀!”比赛结束后,“廖静怡”的名字不断地被提起,大家记住了这个沉着自信、能力超强的姑娘。
“准备领奖吧!”成绩总分还没出来,带队领导对比赛结果很乐观。
积累,不满足于收获数字
实力背后,是长期的积累。
2008年12月,廖静怡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考入湖北省检察院。带她的“师傅”经常感叹:这个小姑娘“好聪明,有悟性,上手很快。”
廖静怡研究生学习的方向是知识产权法,她的导师是著名的知识产权法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校长吴汉东教授。但她很快发现,要胜任工作,自己还需要“大规模充电”:民行检察业务涉及的法律、法规种类繁多,更新很快,从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到学习能力,都对检察人员提出极高的要求。
她庆幸自己来到一个极富战斗力的团队,遇到一个个优秀的引路人:全处17名同事中,博士4人,硕士9人,有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也有全省办案能手;全院民事抗诉案件数量稳居全国前十位,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等做法被推广全国学习,还多次承担高检院、省院重点课题……遇到新型、复杂案件,同事们一起讨论,处领导还要求大家坚持写办案札记,结合办案研究问题:“如果只办案不总结、不思考,那么就只能收获一串数字。”廖静怡听进去了,养成了习惯、
办理货运合同纠纷案件,她重学《合同法》、《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办理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案件,她详读《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思索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欠缺;办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她钻研《保险法》之外,还学习司法鉴定知识;几件医疗纠纷案件办理下来,她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完全、输血与患丙肝间因果关系、医疗纠纷“损伤参与度”等医学问题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法律如何适用、证据如何审核认定、案由如何确定……她学习着,总结着,飞快进步着。工作第一年,她办理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31件,其中抗诉23件,改判率80%以上,写下厚厚一本办案札记。
2010年1月,一件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放在她的案头,涉案专利是“一种带法兰的铸型尼龙管道”。案件涉及到很多工科专业技术问题,非常复杂,给查清案件带来极大难度。廖静怡多番找双方当事人,听他们陈述申辩;又数次到研究所等专门机构走访,向工程师咨询涉案技术知识;同时翻阅大量技术书籍,甚至动手绘制涉案专利的工程图,终于把案件彻底查清。向省院检委会汇报后,审查意见获一致通过,顺利结案,她清晰精准的汇报表现也给检委会的委员们留下了印象。
“每一个民事行政案件都代表着人民的诉求,涉及群众利益,”在办案札记里,她要求自己“客观公正地办理好每一个案件”。为此,她频频搏击,迎向一个又一个难题和挑战。
后来,她从办案组调入综合组,对她不再有办案数量上的要求,但一有空,她总是主动追着领导“讨”案子办。“办案的手不能生掉。”她说。
6年来,她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百余件,超过处平均数,办案质量高、效果好。办理某典当纠纷案,因涉及集体土地典当效力问题及人数众多影响重大,她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充分阐述监督意见,得到法院同志的肯定;办理某借款纠纷等案件,当事双方矛盾激烈但判无不当,她数次接待、耐心释法,终化解矛盾案结事了;办理某医疗纠纷案,她翻阅大量医学专著,准确发现抗点,因说理透彻,促成改判,当事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沉淀,是为了走得更远
2010年年初,廖静怡调入综合组,负责综合材料工作。工作时间不长,又从无撰写材料的经验,廖静怡感到毫无头绪。她用的还是“笨办法”——“问”、“记”、“学”,一点点地琢磨、学习。
白天事务性工作太多,思路常常被打乱,写材料的工作就被带回家里。家人早已进入梦乡,她仍在灯下绞尽脑汁地琢磨。因此,交稿时间常常是早上刚上班,或者周一大清早。领导拿到稿件,知道她又加班了。
让领导周清华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用心”。最初,廖静怡起草的材料往往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她把领导修改的稿件和自己的原稿都打印出来,一字一句比对,把改过的地方一一用笔标注。
5年来,廖静怡撰写各类材料达180余万字,《论民事审判活动违法监督中的不僭越原则》等理论文章相继发表。
写材料的锻炼,使她对工作的认识更深,看问题视角更高,对工作把握更全。在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这甚至成了她的优势:“竞赛不仅考察办案能力,还要求对工作有综合把握和全局认识,这对有些选手来说可能是个难点,却难不倒我。”
综合组工作头绪繁杂、接触面广,需要处理文字的、口头的、电话的各类事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还需要处理上下、左右、内外各种关系,不仅要有专业水平,还需要全局视野,更对灵活应变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在处领导眼里,廖静怡干得不错:“她是个发展全面的年轻人,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由于工作出色,2013年,她被任命为综合组副组长;2014年,任组长。
爽朗爱笑,声音清脆的她,主持院里的春节联欢会、参加文艺表演、演讲比赛、合唱队演出,都有出色的表现。2010年,在湖北检察机关自身反腐倡廉教育巡回展览中,她被挑选任讲解员。600多场次精彩的讲解,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勤奋务实,不挑不捡,急难险重沉着应战;她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全年完成各类材料近百篇,综合工作成效明显;她善于学习,既写材料又办案件,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全面;她管孩子忙工作,家庭事业统筹兼顾任劳任怨。”2013年年底,经过层层投票,廖静怡被提名为湖北省检察院“务实之星”,给她的颁奖词恰如其分。。
(来源:《楚天法治》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