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克林 姜成富
1月29日下午,我们从英山县城出发,冒雪驱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即可到达雷家店镇杨树桥村。
在杨树桥村,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茶叶遍地。
这个村山林面积有6000亩,耕地面积有1600亩,茶叶面积有800亩,有356户人家,全村人口有1256人,这里路通了、灯亮了、水畅了。这些成绩,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杨树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发。
今年63岁的刘元发,他当过小学教师,也干过团支部书记,1.7米的个头,脸庞黝黑。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由于他办事干练,为人忠厚,在1982年村级班子调整中,杨树桥村推选他当村支书。“大家选我做村支书,就是大家相信我,要么我不做,要做就做好。”刘元发。
俗话说,离群众有多近,就与群众有多亲,老刘上任以来,始终把村情民意放在心上,经常下村入户向群众了解情况,他的工作笔记写的满满的,记下的都是每户村民的“家事”,写下的全是村民的发展意愿。
除了关心群众困难外,老刘更是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发展村集体工作中,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帮助村里实现了村道硬化改造,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车辆的进出。还通电、通水。与此同时,带领村两委干部搞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茶叶支柱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有了这些经济来源后,该村的村集体经济逐渐活了起来。
对于村中贫困户,他还带领村两委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规划好脱贫项目,让他们通过种茶叶、外出务工等实现脱贫致富。
“你不给老百姓办实事,人家凭什么信你,凭什么跟你走?”老刘认为自己不是急性子,而是作为党员和群众带头人他感觉时不我待。“不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就没有威信,农村就会继续落后。”老刘觉得,只有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心气才能通。
俗话说,“刀不磨生锈,人不学落后”。作为村支书,他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将政策宣传落实到群众中去;学习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村规民约,以便教育村民遵纪守法;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村民转变种植观念和模式,寻找致富信息,引导村民致富。同时,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不计个人得失,热心帮助困难群众。
他始终把服务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杆。作为村支书,他深刻认识到架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是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义务和职责所在。为此,他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四条要求:要把村民的意愿和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廉洁的工作作风;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党与群众的“连心桥”;以身作则,切实做好自己家庭、亲属的工作,带领全家做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劳致富的模范。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同时,村里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想要村里有好的发展,必须招商引资。”这是刘元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谈及今后的打算时,老刘早就有了自己的规划蓝图。 看着6000亩阔叶林资源优势和喜上眉梢的乡亲们,老刘向记者表示:他想利用村里的山林资源,对外招商,发展蘑菇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老刘还对记者说:“我们村干部要把周围群众发动起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