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安县总工会,一提起老谢,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并称赞一声“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的‘调解专家’”。
永葆政法本色,行动赢口碑
大家所说的老谢名叫谢军,今年62岁,是远安县总工会人民调解员、宜昌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湖北省工会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也是远安县法学会2023年聘任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2023年,老谢接连荣获湖北省“优秀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湖北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荣誉称号。此外,他还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远安楷模”,3次荣立三等功。
退休前,老谢长期在司法行政部门工作,是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退休后,老谢甘愿发挥余热,继续活跃在人民调解第一线,为社会治理作贡献。
老谢当过兵,敢啃“硬骨头”,善于打硬仗,作为一名调解高手,老谢自有一套工作秘诀,那就是当一名“和事佬”,用心用情去调解劳动争议。再复杂、再难解的纠纷,他都能调得和和气气、理得顺顺当当。
“劳动关系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由经济利益纠纷造成的,争议调解的工作追求就是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实现企业职工双赢。”谢军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基层人民调解战线,谢军堪称一面“旗帜”。他在工作中总结归纳出“五法”(即联动法、引导法、说服法、沟通法、融入法)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
近两年来,经他调解的案子已有近300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
他主持调解的案件被最高法、全总编著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指南》收录并推广。
在全国开展的“我的和谐创建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中,他撰写的《工会里的“和事佬”》荣获一等奖。
他调解的12个典型案例被中工网、《湖北日报》、湖北卫视、荆楚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由于调解成功率高,调解效果好,企业和职工都信服,让“谢军调解工作室”声名远扬,有了劳动纠纷都愿意接受调解,“有事找老谢”就成为当地广大职工的一句口头禅。
勇于直面挑战,善于解难事
要揽“瓷器活”,就必须得有自己的“金钢钻”。老谢深知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加之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也在不断修改完善,学习“充电”就成为一种必修课。无论平时工作有多忙,老谢每天都会挤出一个小时来学习,从时事政治到社会新闻,从基础法理到典型案例,他广泛涉猎兼容并包。他注重调解方式方法的积累总结,坚持写调解笔记,亲自编写典型案例,对“法院+工会”“人社+工会”诉调、裁调对接工作潜心研究,经常深入机关、企业宣讲法律知识。
“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回避矛盾,要敢于‘啃骨头’,回避只能让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重,而再硬的‘骨头’一口一口终会啃下来。”在部队锻炼出来的优良作风,让老谢在调解战线格外坚韧。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大事、难事、难解决的事,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凭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拼劲和和韧劲,想法设法克服困难,找到最优解。
2022年1月下旬,临近春节,由于劳务承包人拖欠工资,徐某等22名农民工多次催要无果后,准备群体上访讨薪,这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远安县总工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及案件承办人员引导当事人走“法院+工会”劳动诉调对接程序,老谢主动请缨主持调解案子。
为了深入了解案情,谢军团队放弃休息时间接待来访,当时雨雪纷飞,寒风刺骨,当他看到农民工冒着严寒、顶着风雪、骑着摩托车从几十公里外赶来,深感责任重大,就主动与他们拉起家常,宣传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减轻诉累、降低成本、快速高效”等好处,介绍调解的成功的案例,坚定当事人调解的决心和信心。
随后他又主动联系劳务承包人,讲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而通过调解可以避免对簿公堂,影响工友之间的情感,打消了劳务承包人对自身信誉的担忧。经过协商,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当天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劳务承包人在腊月廿六支付了拖欠的全部劳动报酬。案件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维护了春节社会稳定。
因劳动争议案件牵涉劳动者和用工方的切身利益,有的积怨较深不易调处,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事实难辨,有的涉及多方利益纠葛争执不断,还有很多当事人联系不上,为了吃透案情,谢军常常按下“白+黑”“5+2”的工作键,锲而不舍不放弃。
有一起案件,当事人在距离县城80公里的乡村,且对案件争执较大,他前后10余次上门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最终成功将案件调解。
练好“和”字诀,调出“和谐味”
在远安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主打“和”字牌,积极探索“法院+工会+人社”工作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提供诉、裁、调、执、援“一站式”维权服务,让调解成为防范化解劳资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劳动争议调解,可以获得与法院裁定同等的法律效力,不仅能够节约当事人时间,减轻诉累,免交诉讼费降低维权成本,避免伤害劳资双方感情,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老谢坚持一片公心办事处纠,灵活运用调解技巧,为矛盾纠纷找到调解“平衡点”,力求结果公平公正、职工企业双方满意。
2019年2月,从事劳务分包的包工头朱某邀请乡邻李某等8人到工地从事砌筑工作,由于工程结算亏损,拖欠工人工资4万余元。后又遭遇疫情,朱某的包工队一直无事可做,也无力支付拖欠工资。李某等人多次催讨未果,就多次上访讨薪,眼看到了开学季,孩子们的学费没有着落,就向法院提起诉讼。接到调解任务后,谢军工作室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打出“感情牌”,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反复沟通,耐心调解,双方同意拖欠工资分批支付。一场乡亲反目成仇的纠纷案最终握手言和。
2020年2月,远安县某企业职工王某在工作中不慎被飞溅的磷渣喷洒至右眼,导致右眼失明。他在了解案件时得知王某和妻子都在该企业上班,所以不想与企业“对簿公堂”,以免伤了和气。接过案件后,他耐心引导双方充分发表调解意见,从中寻找诉求“平衡点”。最终,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企业当场赔付15万元,并承诺等王某伤愈后调整合适岗位继续留用,案件圆满化解。
老谢坦言,调解的目的就是纠纷解决后不丢感情,每当看到当事双方握手言和的那一刻,就是自己最高兴的时候。
他曾冒着大雨去车站接当事人,一把雨伞感化当事人,也曾在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开庭前10分钟成功化解纠纷。调解纠纷案件过程中,老谢在讲法、讲理的同时,更不忘“讲情”。有的当事人因白天务工没有时间,他就将调解工作安排到晚上或周末。有的当事人因路途遥远、腿脚不便,老谢就自行驱车上门多次调解。
法治社会众志成城,公平正义笃定追求。调解工作很苦也很难,对于职工群众对的信任和期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老谢如是说道。
(王贵林、张译丹、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