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利好政策的实施,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由此带来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对此,通山县高度重视,采取严密的管控措施,着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一是全面摸排,摸清底数。制定《通山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成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今年5月份,抽调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专项治理专班对全县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开展了全面摸排,经过为期1个月的调查,通山县现有规模养殖场137家,针对养殖户存在的污染设施不到位、环保手续不全等问题,逐一建立管理台账,制定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人。二是划定三区,规范养殖。由于畜禽养殖业经济效益较好,为防止无序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早在2017年,通山县就制定了规模畜禽养殖场三区划定方案,明确了禁养区、适养区、限养区划分标准,将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水质功能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划入禁养区管理范围,禁止从事生猪养殖。对禁养区不符合规定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非规模化养殖场一律依法关闭或搬迁;对非禁养区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杜绝养殖污水直排,限期治理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切实做到畜禽养殖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生态化,科学引领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通过执法倒逼水环境质量改善,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水质达标率100%。三是严格执法,分类整治。按照完善一批、整治一批、关闭一批的要求,制定“一厂一策”的整治措施,先后对35家手续不全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补办环评审批手续,对禁养区内的8家养殖场依法实施关闭。对环保设施不完善的87家养殖场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完善粪污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与乡镇政府的衔接,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加强对已关闭的畜禽养殖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管,严防禁养区畜禽养殖“反弹”、“复养”现象。四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在加强监管执法的同时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汇编成册,印制1000余本发放到有关业主、有关单位,着力提高业主的环保认识和守法意识,促进企业守法经营,依法排污。同时采取正反面曝光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树立正反面典型,先后对5家畜禽养殖业主进行了约谈,批评教育。
(张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