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口村位于石首市东升镇民建河末端,西抵石首长江大桥,南临调弦河,版图面积4300亩,辖14个村民小组,425户,总人口1811人。其祖辈多从湖南长沙、宁乡、益阳等地迁徙而来,至今保留着舞龙灯、划龙舟等民俗,是湘鄂边遐迩闻名的民俗文化村。
近年来,新港口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产业发展与智慧村(居)建设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汇聚基层党员群众力量,共绘乡村善治新画卷。
以党建为舵,把好基层治理大方向。新港口村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工作保障机制,通过“组织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形式,发挥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调动村民参与矛盾调解、疫情防控等服务积极性。以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自治组织为突破口,组建“五会两队”,成立“五老会”参与村级管理,建立乡贤统战、村级发展顾问工作室等网格啄木鸟阵地,从乡贤能人中聘请村级发展顾问,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村级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激活党员“红色细胞”,针对基层党员队伍年龄老龄化和党员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注重在青年群众中优先发展党员,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促进多元参与、携手共建。
以自治为帆,注入基层共建源动力。坚持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促进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围绕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实际困难问题、矛盾纠纷进行广泛协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通过“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提议共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余个。搭建“小院议事厅”“板凳夜谈会”“屋场会”等议事平台,通过征集民意、联动办理、落实反馈机制,为村民创造更多参与自治的机会,让群众从“站着看”“跟着干”到“自己管”。在“十里民俗画廊”建设过程中,村民无偿拆迁、拆违,自发开展义务植树美化乡村环境行动;在村道拓宽工程中,沿线村民无偿让地修路,最大限度实现“花小钱办实事”,让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实现了3000万元的建设成果。
以德治为线,织就平安建设防护网。新港口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禁鞭公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把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骨干成员纳入其中,结合村情民俗共同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章程,内容涵盖烟酒价格、酒席数量、参与人员范围、限搭彩虹门等细节。通过宣传手册、公示栏、宣传小喇叭等多途径宣传,知晓覆盖率达99%,实现村民之间互相监督,既净化社会风气、传播文明新风,又增进邻里和谐。此外,村干部以身作则,推动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对三留守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开展关爱帮扶。依托“云上荆州”APP,引导村民通过志愿服务“小积分”推动社会“大治理”,实现志愿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在积分激励机制的引导下村民全部参与到了房前屋后卫生整治中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文化为桨,载入乡村发展新航道。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发展,新港口村以“民俗新港、文化兴村”为定位,致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成立以村党支部为主导的石首市志扬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组建舞龙、龙舟等七支队伍,截至目前,公司以接单演出的方式为村集体创收70多万元。每年推动举办端午龙舟赛、重阳敬老节、农民春晚等大型活动,组织赛龙舟、曲艺表演、唱花鼓戏等,扩散民俗文化辐射效应,在活动中积极对接招商引资,推介农产品展销和乡村旅游投资,利用现有的集体土地、水面、基础设施,规划开发建设“新港口渔村农旅项目”,着力打造“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以智治为舷,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港口村通过“互联网+养老”模式,将家用智能音箱联动到数字乡村,为特殊困难老人入户安装网络智能终端和养老呼叫装置,通过智能大屏、智能音箱和智能手机实现三屏互动,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工作人员可通过智慧大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上门了解情况,为老年人的平安和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村级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事项清单、业务流程、办事指南等全面对外展现,工作人员定期参加集中培训,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鄂汇办”APP实现事项线上办理,养老认证、生活缴费、政策咨询更加便捷,进一步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提质升效,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下一步,新港口村将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拓宽乡村治理路径、打造乡村治理典范,聚焦难题破解,加大保障力度,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石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