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题记(唐 李正封)
人们常说,风景在别处。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其实生活就是一场旅行,因为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时序四月,正是牡丹花开时节,武穴市作协组织30名会员,走进中原古都开封、洛阳等地,开展以洛阳牡丹为主题的文化采风活动。出发前,我在新组建的采风群里发帖:“带着欢歌,带着笑语,带着才艺,带着好心情,让我们一起出发。”
“出发”——真是一个美丽的词汇,就像一部精彩小说的序言,即将打开一场新奇的探索之旅。出发,意味着告别和离开熟悉的地方,对诗和远方充满期待与想象;出发,意味着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和不快,遇见不曾见过的别样城市与风景。
出发,真好。
(一)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漫长的七八个小时的车程,竟然在欢歌笑语中度过,大家各展才艺,或流行歌曲,或戏曲联唱,或诗歌朗诵,或故事猜谜,或分享红包,旅途的疲劳在自娱自乐的欢愉中消除不见,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此次采风主要目的地为“两园”,即清明上河园和神州牡丹园,顺带还有龙门石窟、老君山和少林寺等。正如一首乐曲的弹奏,高明的琴师即使在序篇,也会用动人的乐章,在第一时间抓住听众的心。
采风的第一站,便是开封的清明上河园。
下车伊始,只见一座仿古建筑群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笔下的繁华古都汴梁。进入景区大门往里走,随处可见身着宋服的人们摩肩接踵在走动。放眼望去,但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东京食坊一条街,各色小吃风味飘香,令人馋涎欲滴。耳边吆喝叫卖声声,有卖武大郎烧饼的,有卖开封切糕、灌肠汤包的,还有王婆、金莲店铺,售卖各种瓷器、折扇、汴绣、绘画、剪纸,以及扮演斗鸡、气功、杂耍、卖刀和算命抽签的,应有尽有、一应俱全,真个是三教九流,市井百态,芸芸众生,热闹非凡。近处的红灯笼、杏黄旗在飘动,旗幡下的官驿、磨坊、酒肆、水车、茅屋历历在目,远处的小桥流水、楼台亭榭、宫殿楼阁约隐约现,耳畔萦绕着悠扬的弦乐,阵阵古色古韵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让人有了步入画卷的时光穿越感。
一条汴河,一座虹桥,串起众多的勾栏瓦肆、酒坊食府、店铺宅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生活的历史之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这样的广告语真是妙不可言。这里水绕城、城环水、水润城、城盈水,古朴中有典雅,浪漫中有诗意。左顾右盼、寻寻觅觅之间,30人的队伍尽皆被人流冲散,很快淹没在市井红尘之中。步行口渴之际,我忍不住买了一根原味冰棒品尝,冰凉爽口,沁入心脾,这是久违的童年味道。
忽然有人喊道:“王员外招亲啦!王员外招亲啦!”人们便蜂拥而至“王员外”家,原来这里正在进行招婿表演。楼下广场前站满了人,楼上的小姐在丫鬟的牵引下,羞娇满面,目光流盼,手拿绣球欲抛又止,引得观众欢呼雀跃、兴趣盎然,最后绣球终于抛了下来,只见一个半大胖小子喜滋滋地拿着绣球,上楼拜堂去了。当换好服装的“新郎”“新娘”再次出现的时候,伴随着拜堂的声声祝福,一把把喜糖从天而降,引得场下乱作一团疯抢,一片欢声笑语,大家好像真正参加了一场热闹的婚礼。
此时,忽闻水门外炮声隆隆、杀喊阵阵,原来是大型实景剧《东京保卫战》正在上演。一场让人震撼的视觉盛宴,引得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水面上,战船桅杆高耸,云帆高挂,身着铠甲的将军和士兵吼叫着、厮杀着,他们仿佛踏破时空而来,随即又踏浪而去……演出终于谢幕,硝烟散尽,流水无声,众人渐渐远去。是的,再盛大的演出也有谢幕之时,再繁华的王朝也有覆灭之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封,这座饱经沧桑的都城,历经1127年的靖康之辱后,又接连遭受黄河水患和瘟疫的侵袭,便迅速地没落了,它除了留下"三个一",即一本书(《梦华录》),一幅画(《清明上河图》),一个人(黑脸包拯),就只剩下“没落贵族”的桂冠了。
时间不知不觉很快过去了,阳光从西边舒缓地映照着清明上河园,从汴河码头驶出的游船,被落日余晖笼罩着,给人一种虚幻的朦胧感。站在水门对面的我,看游船驶过巍峨的古城,一时陷入了沉思。回想导游在车上介绍说,开封本可以有机会摘掉“没落贵族”的帽子,重振古典雄风的:一是清末民初京广铁路原本是经过开封的,后改道郑州而错失成为河南省会的良机;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开封曾入选了国都备选方案,最后以一票之差落败北平,错失成为首都的良机。随后导游又说,如果是那样的话,今天的开封将不可同日而语。她的语气中充满了追忆和叹息。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一说。“繁华落尽是寂寞,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王朝的覆灭总带有悲剧色彩,作为北宋都城开封,让我想起南宋杭州宋城,同样的繁华,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偏安一隅,只要执政者不以人民之心为心,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后人在评价两宋历史的时候,对其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昌盛发达赞不绝口,对其政治和军事的昏聩与孱弱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正是:绝妙画卷,千年一叹;满目奇景,清园一梦。
告别开封,远处仿佛隐隐传来汴水之畔的浅吟低唱,那声音如泣如诉,婉转悠扬,似乎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惆怅。我想,这是跨越了千年时光的叹息吧,我的耳边回响着毛阿敏浑厚沧凉的歌声:"兴亡谁人定/盛兴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二)
采风的第二站,是洛阳的神州牡丹园。
洛阳,历史上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版图上居“天下之中”,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它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20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会。“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想,在牡丹园前面冠以“神州”二字,就是对古都洛阳最好的诠释吧。
神州牡丹园的门楼,远看像一座皇宫的大门,廊柱上题写有对联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入口门楣上“洛阳牡丹甲天下”几个大字分外显眼。此时,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让我们体验雨中观赏牡丹的情趣。
进入牡丹园,我们仿佛进入了花和诗词的世界,就像刘姥姥进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导游介绍说,牡丹园集中收集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一千多个,共40余万株,汇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园。她还特别介绍了园内三大珍奇异品,分别是:稀世罕见的天然牡丹石,三百年树龄的牡丹王,唐三彩牡丹壁画。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刘禹锡吟咏牡丹的诗句。遥想千年前的大唐盛世,花开时节,洛阳男女老幼倾城出动,竞睹牡丹倩姿芳容,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盛况,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花如海”“人如潮",什么是“国色天香”“花团锦簇”,什么是“花开富贵”“吉祥如意”。牡丹花无愧于国花的称号,"天下真花独牡丹",她是如此之美,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在国韵阁,我们参拜欧阳修汉白玉雕像,那四周环绕的洁白的牡丹花,无言地讲述着老先生惜花护花的故事。从最初的一株野生植物,发展成为辉煌的民族国花,这一成长过程充满了困厄和艰辛。有诗为证:“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在富贵楼,影壁上画满不同品种的牡丹,还有移来的盆栽牡丹,红的似火,白的如沙,粉的妩媚,黄的淡雅,紫的华贵,黑的沉静。有诗为证:“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导游说,虽然现在是牡丹花会时节,可有些早开的花而还是谢了,所以赏花要趁早。这话一点也不假,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果然见到眼前大片的花儿开始凋谢,雨中的花瓣都蔫了下去,地上落英缤纷,不禁令人唏嘘。是啊,“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的美好时光就如同这最美的花期一样,一旦错过便只留下遗憾和叹息。导游接着安慰说,留在最后的必是最美的,还有晚开的牡丹花呢,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追寻着黑牡丹的传说,来到了最大的牡丹花圃园。大家开始三五成群,在盛开的牡丹花海中巡弋,与花儿对视,与花儿交流,在花间用手机自拍,让花色装扮自己,美化自己。
导游叮嘱说,牡丹是非常名贵的花,只许观赏不可触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各种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的牡丹花,株株花团锦簇,朵朵气度不凡,令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视觉盛宴!这边是状元红、翡翠绿,那边是公主粉、兰芙蓉;这儿是雪青白、黑如墨,那儿是观音面、寇群芳;还有银红巧对、霓虹焕彩,琉璃贯珠、富贵满堂,火炼金丹、贵妃醉酒,紫霞映日、玉楼叠翠……听着那一个个动听的名字,就如同在品味一首首优雅的抒情诗,欣赏一幅幅隽永美妙的各色牡丹图,谛听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这正是:“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步出牡丹园,我们在门楼外合影留念,以期将这最美的季节、最美的画面,定格成今生永远的记忆。
祝愿我们的生活美丽如花。
祝愿我们的国家盛世如花。
(戴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