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苏东坡的石钟山
2017-09-29 18:04:16 来源:浠水县公安局指挥中心 点击: 0

 

    作者:杨建华

 

    少时读千古名篇《石钟山记》,就一直企盼有朝一日能携友亲临其山,学东坡居士月夜泛舟绝壁之下,做一回潇洒神仙,此生即无憾矣。岁月蹉跎,人到中年,就在这一神仙梦已全然忘怀之时,我却不经意间来到此山。

    最近酷热难当,心情压抑,正值周末,于是呼朋引伴驱车奔赴江西彭泽县之龙宫洞,享受到几小时清凉的友人甚感舒爽,惬意之余决计赴九江市拜谒琵琶亭,好遥思千年前的那位着青衫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海军兄却提议顺路先去石钟山,再赴琵琶亭。我深知,他是受东坡《石钟山记》的影响,想了却如我一般的神仙梦的,当然极力赞成。

    及至来到石钟山,来到这座一锁江湖的千古奇音第一山,我的兴致却大大打了折扣,这是始料未及的。山上虽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建筑及怀苏亭、江天一览亭,可怀古、可观景;又有不少的古柏、古樟、古藤,可观奇;也有不少的古碑刻、石刻,可鉴赏;更有那临江的悬崖绝壁让人震撼,但我却亢奋不起来,真的有点失望,而这失望确不知何因。归来后才慢慢理清思绪,原来我过于喜爱东坡居士的《石钟山记》,以致期望值太高,却在真实的石钟山前失意了。

    处在浩淼的鄱阳湖及奔涌的长江汇集处的石钟山,被人谓之“江湖锁钥”;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多次大战使其声名更为显赫。但这座“真山从作假山看”的“盆景”,仅仅半个小时就能逛个遍及,总感觉它不高耸、不雄奇、不阔大、不厚重,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石钟山虽然处于大江大湖的交集处,但其身材矮小,故而难以触动我的心弦、激发我的豪情,它与我想象中的形象实在是大相径庭。行走其间时我就思忖,如果此山仅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没有东坡的《石钟山记》,还有如此之多的游客吗?我会到此一游吗?

    据考证,诸多的历史名人来过此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而让我感觉可亲可爱的,似乎只有苏东坡一人。不是我偏激,也不是我对他人有成见,而是我的审美要求有点高(那些政治家、军事家似乎让我难以亲近)。据我了解,写过《石钟山记》的人很多,著名者也不少,犹如隔着朝代的同题作文比赛,而能胜出东坡者,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人就列举出宋代的苏轼、周必大,明代的罗洪先、章潢,清代的周准,还对他们撰写的《石钟山记》作过精彩的点评,并说出了我想说却未能说出的话:“从前只读过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觉得文章是不错,但也没觉得它有多好,而现在,读过他之后的几篇同题文章,尤其是明清时期三文人的文章之后,这才发现,苏东坡的这篇立论未免有张狂之嫌的文章,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实在是一般文人所望尘莫及的。”虽然自古就有“文无第一”的说法,但经过千年的大浪淘沙,东坡的这篇游记堪称石钟山有文字记载的“第一记”。这两日我又多次品读此文,反复玩味之余,甚感苏文是增一字不可,减一字亦不可,而文中洋溢出的哲理思考及真情实感更是让人如沐春风、令人沉醉。季羡林大师在《游石钟山记》一文中坦言对东坡此文的极致喜爱:“有东坡流传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人,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面前卖字!”他到此山后留下的一大遗憾是:不能似东坡月夜泛舟至绝壁之下,亲眼一睹苏文中“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奇石、亲耳一听“噌吰如钟鼓不绝”的奇音,可见他对苏文是真如其言、爱不释手的。大师如此酷爱此文,说明苏文的影响之巨。我想,将东坡《石钟山记》推为此山第一名片应不为过,有多少人是慕东坡美文而前来瞻仰此山的?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信然!石钟山经久不衰的魅力已定格在苏文之中,没有东坡名垂千古的《石钟山记》,石钟山还是人们心目中的石钟山吗?石钟山已被苏轼的罕见文才实实在在地升华了,它应是一座文学意义上的名山。犹如岳阳楼,没有千古传颂的《岳阳楼记》,岳阳楼也就承载不了它远扬的美名。

    记得下山时和海军兄的理论:千万别小看了文学家手中之笔,它能化腐朽为神奇、甚至能点石成金!千万别说文学家没有创造GDP,全国被苏东坡文笔点染的旅游景点可谓日进斗金!不信吗?   

    清代诗人袁枚在《谒岳王墓》一诗中指出,江山也要伟人扶。我看,更多的时候,江山确需文人扶。设若,最美的江山奇景如无人文底蕴,那些景致岂不是平淡而无回味、过目而后遗忘?更勿用说在中华大地上那些耗资巨大而无文化底蕴的人造景观了。而今,凡是有著名诗文传世的地方,我总是期待能一睹其芳容,哪怕拜谒之后有的难免失望。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编辑 熊文胜)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