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坚持的力量
2015-07-24 01:38:13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读《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有感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杜成军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常鼓励学生苦学,推崇“头悬梁”、“锥刺股”,但这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读书,不是靠毅志与自己的本愿对抗,而是因为感兴趣爱读某本书,从而情不自禁地读下去。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该书是本人物传记,书籍刚一出版,便有朋友在微信圈里大力推荐,称首先传记写作的对象厉害,选择了对我等而言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其次写传记的作者厉害,系《纽约时报》资深法政记者琳达·格林豪斯,在《纽约时报》从事过30年联邦最高法院新闻报道,1998年获普利策奖,是美国最杰出的法律记者之一。2008年退休后,琳达在耶鲁法学院执教。最后是译者厉害,译者何帆,本科毕业后在武汉当过四年警察,中间在职拿下硕士学位,然后辞职读博,毕业后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现工作在最高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最近在全国风起云涌的司法体制改革政策的操刀者之一。因为其注重人的故事,认为制度的发展总离不开制度中的人,故主编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更联合出版界和法律界的同道,打造了一个传播司法文化的书系“燃灯者”,寓意“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亮灯火”。本书就是何帆法官亲自翻译的书籍,经过朋友推荐,笔者买来书籍一读,竟然品咂出许多味道,手不释卷起来,暗合了林语堂先生的“兴趣”二字。
    总的说来,这本书讲述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哈里·布莱克门的一生,然而与一般的人物传记所不同,该书仅用一章篇幅介绍布莱克门成为法官之前的经历,余下的九章篇幅皆用来详述其法官生涯。布莱克门1908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纳什维尔市,其母亲用刚去世的哥哥的名字为其命名。在本地读完高中后,哈里申请到哈佛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数学系读本科,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哈里申请到上诉法院法官助理职位,工作了18个月,而后进入律所工作15年,做到“正式合伙人”(合伙人的一种职位)的位置,再进入梅奥诊所担任法律顾问,工作9年。1959年,布莱克门在51岁时成为上诉法院法官。工作11年后,哈里于1970年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最高法院大法官在美国享有崇高的地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由九名大法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解释和适用宪法,维护美国的法制统一。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种族隔离争议、本世纪初的总统大选计票纠纷,还是眼下的医保案,美国历史上的重大纷争,多数都由最高法院大法官裁决。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相信在阅读本书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看到了大法官们作出判决意见时的纠结,有的看到了大法官们不同意识形态带来或自由或保守的司法观点,还有的看到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派纷争,而笔者从这本书中看到的是大法官哈里·布莱克门的坚持。布莱克门出生并不富裕,靠着申请到奖学金(含有部分需偿还的贷款)才能进入哈佛大学。入学后在外兼职修车、做家教、替人装玻璃、送牛奶来偿还助学贷款。他的母亲患有忧郁症,即使全身无恙,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周。父亲经营的水果批发铺倒闭,收入很不稳定,永远在为迫在眉睫的账单发愁。布莱克门自己也常被间歇性忧郁困扰,受背疼、眼疾折磨,他也曾经历彷徨,在选择法学院之前还在犹豫是否读医科。可是,一旦做出选择,他就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他的坚持体现在职业追求上。他在准备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时感到很大压力,曾说“仿佛整个屋顶塌陷在我与我的家人身上,未来会如何发展,我并不知道。我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挣扎着”。然而面对压力,他砥砺奋进。在最高法院任职期间,作为一个60多岁的老人,布莱克门每天早上7时来到法院,在咖啡厅与法官助理共进早餐后开始工作,一般在法院待到晚上7时,经常一个人在最高法院图书馆留给大法官们的房间工作,走时还会带满公文包文件回家。最高法院每天要进行4个小时的言词辩论,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中间只有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面对高强度的言词辩论,布莱克门通过做笔记来保持自己对庭审的注意力。他会用一支普通铅笔,记下律师发言的关键词、要点或概念,用圆珠笔记下自己的看法。布莱克门按照其老师法兰克福特法官所教授的,在审理案件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确保正义体现在每个案件中,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在布莱克门之前,他的挚友伯格已经担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两人的友谊在布莱克门进入最高法院时已长达50年。然而布莱克门在评议案件时坚守立场,与老朋友在观点分歧上越来越大,两人的关系也渐行渐远,最终彻底决裂。他曾经说过,“我不知道他(指伯格)期盼我怎么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不可能指望我成为他的意识形态的复制品。他很清楚,我不是这样的人”。
    他的坚持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上。他所审理的每个案件,都充满着人性的关怀。在涉及到黑人的宪法平等保护原则案件中,他承认,“本案是本开庭期内最令我感到煎熬的案子,自己仿佛钻进了一个死胡同。内心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挣扎”;对于州政府拒绝将堕胎作为一项医疗福利提供给贫穷女性,他认为“州总是拐弯抹角地去做禁止之事。州向来认为,贫穷女性轻易就能筹到堕胎的钱,这种想法毫无诚意,虚伪不堪。只有坚持宪法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境遇”。对于死刑案件,他认为,“这类案件总带给我酷刑般的精神煎熬,我极为憎恶死刑,因为它意味着无法忍受的生理痛苦,我甚至害怕用自己有限的理性进行道德判断”;在关于4岁男童约书亚的虐童案中,他在意见开头写到:“可怜的约书亚!”作为少数异议意见,他接着写到,“这真是关于美国生活的悲伤注解,而宪法原则——充满爱国热情,并自豪宣称为了所有人的自由和正义——却让约书亚·德谢尼以智障身份度过余生。多数方当时忽略了公民个人的利益,这些被我们忽略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将深受我们判决的影响”。布莱克门所裁决的最受瞩目的案件还是堕胎案。堕胎案件涉及到基督教等宗教问题,牵扯到妇女权利、胎儿权利、丈夫权利和未成年子女父母权利的平衡,在美国非常敏感。在“罗伊诉韦德案”中,该案的判决将直接影响各州堕胎法律的走向。布莱克门经过充分搜集资料、多次修改,撰写了多数意见。其在意见中写到,“德克萨斯州介入堕胎管制的时间完全取决于怀孕进程。州有两个重要并且相对独立的利益:其一,保护孕妇健康的利益;其二,保护胎儿潜在生命的利益。但在怀孕最初三个月,胎儿尚未成形,堕胎给孕妇带来的伤害,要小于整个怀孕以及生产过程给孕妇带来的潜在伤害。在此期间,堕胎的决定和施行必须取决于孕妇主治医生的医学诊断。但是,一旦妊娠继续进行,承载各州利益的法律保护的侧重点就移转至胎儿利益,而非女性权利。在头三个月之后,各州可以对堕胎实施限制,但只是以与母体健康相关的方式。最后,在胎儿能够自然存活的阶段,各州可以限制乃至禁止堕胎,为了保护母亲的生命或健康而必须进行的堕胎除外”。该案于1973年1月宣判,拯救了许许多多妇女的生命。虽然数以万计的反堕胎者对他进行辱骂、诅咒,学者对他的观点进行抨击,反堕胎激进组织甚至还对他进行死亡威胁,但布莱克门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尽最大的努力守护着“罗伊案”直至退休,避免最高法院在堕胎案件问题上“开倒车”。
    他的坚持还体现在个人习惯上。他有勤写日记、保存文献的习惯,从11岁时开始记日记,不断记录着日常生活、周围变化,从此再没有中断。他保存的文献,既有书信,也有各种内部会议记录、判决意见初稿、大法官们相互传阅的备忘录,记录的内容之详细全面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奥康纳大法官曾在某次开庭间隙,递给布莱克门一张纸条,抱怨他的助听器杂音太大,干扰了自己听审。布莱克门不仅保存了这张纸条,还将它烫平、归档,分类、编号。在担任法官后,布莱克门又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庭审前,他都会认真浏览各方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审阅法律助理准备的各类备忘录。随后,他会口述一份审前备忘录,记录案件争议点,以及自己阅卷后的初步想法。布莱克门将这一习惯保持了34年,直到自己从最高法院退休。 
    10余年前,读苏力教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其在书中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什么是你的贡献?”反省什么是自己的贡献时,我不禁汗颜。如果连自己的路在何方都不甚明了,又何谈贡献?在进入东湖法院后,我的梦想逐渐明确,我想成为一名合格法官,一名心中装着百姓疾苦、始终关注百姓利益的法官。我知道,在通往梦想的征途上,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素质,要远离关系纷扰、忍受孤独寂寞,一年、两年做下来不难,可如何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一辈子呢?本书中的哈里·布莱克门大法官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笔者将学习他的坚持,相信坚持的力量,在通往法官梦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行!

(来源:《楚天法治》2015年第03期)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