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但是,近些年来,很多人都抱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儿时关于过年的印象,现在想起来,觉得是那么天真有趣,还是那么让人回味。下面回忆一下自己儿时过年的味道。
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猪肉的味道,每家每户都要喂一到两头大肥猪,卖一头,杀一头,那可是野菜和红薯南瓜等食物,喂了整整一年的纯天然绿色农家猪啊!吃起来味道十分鲜美,现在的孩子估计是没有这个口福了。
春节贴对联。我们家小时候的对联都是手写的,有时请别人帮忙书写,读高中后干脆自己亲自书写。而现在都是买来的对联。到了腊月三十早晨,就把米面熬成糊涂来张贴对联。当贴到“福”字的时候,大家就不停地喊:“福”“倒”了!“福”到了!
吃团圆饭。到了腊月三十中午,全家人就要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上团圆饭。先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子上,酒杯里再倒上甜酒(米酒),然后在堂屋上方放上贡品(水果),点上香或者蜡烛,大家一起默默地念叨:请祖宗一起来团年!然后燃放鞭炮,最后,大家就高兴地吃起美味佳肴来。
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年晚上全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面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一边吃瓜子花生等食物,一边兴趣盎然地观看晚会。但我还是清楚记得里面的那些笑料,特别是小品和相声搞笑的节目,还是那么记忆犹新。
穿新衣。小时候因为家里都比较穷,所以一年都难能穿上一件新衣。所以临睡前,父母总会把给我们准备的新衣服拿出来,还有妈妈亲手做的新鞋,也都一一放到床头,一再的叮嘱我们,等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再穿。
大人给孩子压岁钱。到了晚上,父母就会拿出五元、十元的压岁钱给孩子。一年也只有这么一个机会能从长辈那里得到零花钱,虽然这些压岁钱大部分还是被父母给拿走了,但父母总会给你留下一点小零钱的,就算这个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拜年。都说人要活出仪式感,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最不缺乏仪式感的,比如说拜年,正月初一,是要给长辈拜年下跪磕头的,而且是在门外磕,还要屋里的长辈听见你磕头的声音,这样才显得你尊重长辈,孝敬长辈。
放烟花。有钱了,男孩们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好玩的烟花了,贵得买不起,这种“窜天猴”还是买的起的。不过孩子们胆小不敢拿着放,所以只能把它立在土堆上放,有时候放歪了,这个“窜天猴”就成追屁股猴了!
看民间节目表演。那会儿村里都有舞龙队、舞狮队、秧歌队和采莲船,一到正月里就在村子里和街道上进行各种表演,敲锣打鼓的非常热闹,人们都兴致勃勃地观看,家家户户还要准备鞭炮和香烟、酥饼等礼品。而这也成了那会儿过年时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时候过年,对于我们是充满期盼的,也是大家十分兴奋的。小时候,年的味道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而在我们的孩子眼里,现在的过年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他们认为甚至还不如圣诞节更有节日气氛,我想,只有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团圆就是幸福的,美好的。
(王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