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鬼哭神惊。相比结绳记事和口耳相传,文字进一步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人类的经验智慧、思考感悟更广泛地记载传播开来,对文明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浩如烟海,即使焚膏继晷,也不可能读完。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学会取舍,便显得尤为重要。就我而言,倒不一定非要按照网上"人生必读的100本书籍""一生必读的60本名著",或者是"不必读书单"来挑选阅读书目。世界名著、国学哲学未必就显得高雅,通俗演义、网络小说也不一定就是低俗。读书,应该在广泛涉猎、眼界开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需求,进行取舍。对一般的书籍,可以略读、扫读、跳读。遇到好书,则应该精读、细读、多读。
饥来则食,困来即眠。读书同样如此,兴之所至,顺其自然就好。不是应付各类活动考试,不为朋友圈阅读时长、阅读数量的比拼,更不要附庸风雅,"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不用追求阅读数量,不用制定读书计划,不用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简简单单翻开书,不想看了就合上,仅此而已。"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生命,自会在滋润中成长。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我个人而言,读书的方法有三,批注,摘抄,写心得。每次读纸质书籍,我都喜欢在上面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写下彼时的思想感悟。阅读电子书籍时,我必然会拿出一个笔记本,随时抄写喜欢的内容。即使在外面常常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我也毫不在意,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读书,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如果把书籍比作精神食粮,美味佳肴,那写书的作家,就是一位位厨师。享受美味,我们不会被厨师影响;阅读书籍,却常常有人被作者洗脑附体,迷失自我。何解?没有独立、清醒、坚定的内心。读书,其实是由外而内,借他人的思想,打磨自己的内心。
读书,可以无视时空间隔,向先贤求教,与智者交流,采他人思想智慧之花,酿造属于自己的蜂蜜;可以紧跟在伟人身后,看他们在波澜壮阔中是如何成长,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可以在短短时间里体会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化身万千,经历爱恨离愁的种种情感。读书可以让我们忘却繁华喧嚣,站在更高的角度俯视一切,不再愤世嫉俗,逐渐学会包容,简单,纯粹,寻找内心的宁静。
我心何在?读书,工作,生活,自在。享受生活,放慢脚步,从头识字读书,愿自己三十而立,心似太阳,普照世间万物,眼如大海,倒映日月星辰。
(操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