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一例内镜下结肠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
来自石首的谢某(化名),行肠镜息肉治疗时,发现乙状结肠一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经与消化内科汪刚副主任医师沟通后,决定行内镜下切除治疗。
据汪刚副主任医师介绍,结肠黏膜下病变,一般考虑为间质瘤最为多见,胃肠道间质瘤是有癌变几率的,且随病变的大小呈正比。以往发现肠道黏膜下隆起病变时,首先考虑的是外科手术切除,因为肠壁非常的薄,内镜下治疗非常容易穿孔,穿孔后缝合难度大,易出现肠漏和腹膜炎,所以外科切除为首选。近几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步,也有不少教授尝试内镜下切除,但在我省仍属少见。
经与病人充分沟通,做好周全的术前准备后,汪刚副主任医师首先为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提示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也就是肠壁的深层,这就意味着穿孔的几率基本上达到90%以上,虽然难度增加了,但与术前考虑的本就一致,也就不会手忙脚乱。
黏膜下注射,依次切开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隐约看见白色瘤体仍在深层,随着固有肌层的切开,才清晰的显示白色的瘤体,看见瘤体才意味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沿着瘤体分离,最后完整的剥离出瘤体,手术才进行到最重要的时刻——封闭创面。因为随着瘤体的剥离,留下的是一个和瘤体一样大小的穿孔,封闭创面的难度比剥离处瘤体还要大。但汪刚副主任医师仍是心有成竹,有着丰富的创面闭合经验的他,对着意料之中的穿孔,手下依旧沉稳,打铆,对合,缩小……最后闭合,随着最后一枚钛夹的释放,手术顺利结束。
72小时后,患者的轻度腹膜炎即明显好转,随着患者进食,大便正常排出,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杨柳 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