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高基庙镇踞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交汇处,扼荆楚之门户,揽湘鄂之要塞,是省界口子镇、中国诗联文化镇、全国卫生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镇,国土面积86平方公里,境内有上津湖、黄莲湖等6大湖泊,人口41000人。江南高速、枣石高速、浩吉铁路、国道234与省道480贯穿全境,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地理条件优越。
近年来,高基庙镇委镇政府为将交通区位优势转换为镇域发展优势,以“美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成肖石线等县道22.5公里,团洋线等乡道19公里,上津湖大道等村道230余公里,修建上津湖大道、阳光大道农村公路驿站2个,建立村级养护队14支,镇级交通综合服务站点1个。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共建、共管、共养、共营、共享的建管养运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努力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聚力乡村振兴,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大门”建设。
凝心聚力建好路 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近年来,全镇投入资金1.8亿元,完善提档农村路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完成上津湖大道、马家垸阳光大道、绣马路、肖桥路等主要农村干道公路提档升级33公里;新建改造桥梁5座,通村公路110公里,提档升级其他支线公路51.5公里,路桥并重保畅通;对肖石线、荷三线、高喻路、新阳路杆线规整,路域环境整治打造,沿线村庄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得到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实现农村公路干线成格、支线成网、连线成环、环线成链的交通格局,形成村落之间“内循环”、对外通行“多通道”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体系。
落实责任管好路 为平安畅行“保驾护航”
按照“依法治路”的总要求,以道路“畅、安、舒、美”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2022年以来,全镇清除占用路肩、边沟、边坡种植农作物近20000平方米,拆除路边违规搭建房屋40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700余处,规整杆线200余根30000米。同时以“卫生乡镇”创建、“平安建设”为契机,重拳出击、严治严管,通过落实路长责任制,成立路产路权护路队,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扎实开展平安公路、平安客运创建等活动,使乡村公路成为城乡物流和交通出行的平安大道、康庄大道。
制度创新养好路 为美丽乡村“梳妆打扮”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对镇域农村公路着力实现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养护,有路必养护,养护必到位。全镇每年投入近百万元,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设立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按道路分级管理养护原则,推行路长首问责任制;分级成立公路养护专班,设立公勤岗位和专项养护岗位,确保农村公路有人管、有钱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公用设施,明确农村公路养护标准,根据沿线村组文化旅游、产业布局特点,进行个性化养护,打造一路一景观、一线一特色的景观路、产业路。
融合营运用好路 为经济发展“赋能添力”
近年来,高基庙镇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交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围绕农村公路建立“葡萄基地”“鸭蛙香稻”“双水双绿”虾稻等产业项目,打造华中预制菜之乡,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流转土地2万余亩,从业人员逾千人,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致富。通过对阳光大道与革委路提档升级,周边基础设施改造,带动马家垸、俞家铺等村葡萄、黄桃等产业蓬勃发展。生产的“马嘉缘”葡萄远近闻名,畅销上海、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超亿元,亩平增收35000元。新建上津湖大道,形成环上津湖5000亩鸭蛙香稻、20000亩虾稻“双水双绿”产业示范带,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绿色发展,更延长了产业链,衍生出鸿漫源、丰源食品、如意米业、佳银米业等7家农产品规上企业,生产的“好味源”牌小龙虾远近闻名,火爆俄罗斯世界杯,沿线群众称赞上津湖产业公路是一条“致富路、友谊路、幸福路”。通过对肖石线提档升级,喻家碑村依托城壕岗古城文化遗址,设计乡村文化符号,共同缔造城壕岗古街,让村民留住乡愁,用靓丽的风景线和“浓缩的明信片”,提升老百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桥堰堤村用五共理念,以文旅板块为核心,推动群众主题纪念、国防教育、拓展训练、互动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打造成群众参与度高、成果受益面广的军旅小镇。
踔厉奋发,大道致远;发展交通,惠及百姓。用交通作保障,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高基庙镇将致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这块金色招牌,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续写石首高质量发展“南大门”的新篇章。
(吴勇 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