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念好“管、兴、护”三字经 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2023-10-11 10:21:54 来源: 点击: 0
通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在“管、兴、护”三字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2022年,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城镇和乡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三年获评省先进表彰,河湖“清四乱”工作获评全省河湖长制重点工作成绩突出地区。
合力“管”水,做到责任全覆盖
建立体系网。完善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全县74条河流(5公里以上)、95座水库(县管河流5条、县管水库4座、省管水库1座)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落实县级河长9名、乡镇级河长157名、村级河长188名、库长95名,明确牵头单位9个。开展“脚步丈量”巡查河湖行动,结合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巡河软件,三级河湖长均按频次完成履职巡查,累计发现问题75个、解决问题75个。
健全管护网。组织成立民间河湖长、河湖管理员、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护河队等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拓宽河湖管理保护渠道,共同形成全面系统的河湖管护体系。编制《通山县水环境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月定期对域内24个水质断面的pH值、透明度、总磷、总氮等62项指标进行监测,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建立小微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小微水体“一长两员”履职,每月对全县12个乡镇、187个行政村随机进行暗访检查,水环境满意度达95%以上。
织密监督网。建立河湖长制有奖监督举报机制,利用政府网站、河湖长公示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等平台,引导全民参与河湖监督保护,构筑社会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将42家重点取水单位纳入国家用水统计系统平台监管,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充分肯定。
聚力“兴”水,做到治理全过程
高标准治理。积极申报第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通羊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目前均已入选国家项目库。争取中央资金6300余万元,组织实施梅田河水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厦铺河流域治理等项目;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对隐水等6个共同缔造试点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先后拆除厦铺河沈家段、四斗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上游17家畜禽养殖场。
高要求整治。大力开展工业园区环境、畜禽养殖、非法制砂、饮用水源地系列专项整治,实行“一企一档”“一厂一册”清单式管理,常态化组织巡查检查,园区企业累计搬迁9家、停产整治8家、完善手续2家、限期整改6家、自行停建停产2家;关闭非法养殖场8家,督促60家企业完善环保设施,235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全部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关闭违法违规河砂制砂厂6家,下达各类法律文书6份(家),立案调查3宗。
高效率整改。全力抓好水利部交办的3个问题、省住建厅交办的4个问题、市委交办的5个问题整改,均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针对富水湖水质超标问题,果断采取截污控源、机械打捞、增殖放流、补水促流、监测预警等措施,水质自6月份起显著提升,部分指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强力“护”水,做到保障全方位
划定界限明范围。有序推进河湖划界,完成境内1个大型水库、4个中型水库、14个小一型水库、76个小二型水库、74条河流、26处水利工程的测绘划界工作。划定“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2个(凤凰山水厂水源地、四斗朱水库水源地),“百吨千人”乡镇饮用水水源地10个,设立标志标牌、界牌界桩、宣传栏、警示牌等500块,安装护栏、围网12000米。完成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估,并及时向省市报送评估结果。
示范引领强带动。持续开展河湖“净化行动”“示范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幸福河湖、最美家乡河湖建设,稳步推进厦铺河、雨山水库健康河湖试点,“示范河湖”“河湖长制示范单位”“河湖长制示范人物”示范引领得到充分发挥。
常态管护见实效。深入开展河库保洁净化活动,加强4个中型水库日常巡查管护,城区石宕河、通山河实现保洁常态化。组织开展富水水库综合整治,累计出动排查人员400余人次,检查污水处理厂40余次、工业企业75家、畜禽养殖场175家;出动库面垃圾清理人员2000余人次,下发打捞工具2000件,购置特种打捞蓝藻船只2艘,打捞垃圾漂浮物78.4吨、蓝藻20700平方米,有效提升富水水库水质。
(郭细军)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