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雨后初晴,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李建平,过竹、韦芳、刘乔叶、陶志红、陆璎等七名学者专家来武穴调研考察抗战遗址。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建平
王建平所长一行专家学者,先后考察调研了武穴境内红色渡口纪念碑、田家镇保卫战遗址、陶文寨双泉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五福寺抗日烈士纪念碑、梅川镇困龙村田冲水库“抗日阵亡将士集体墓”、“抗日将士纪念碑”等抗战遗址。王建平所长一行专家学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大法寺翟畈中心小学内五福寺抗日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默哀一分钟,聆听了“五福寺前后山脉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抗战故事。讲解员分别从战役经过、烈士事迹以及全民抗日的情景,再现了72年前的武汉会战田家镇保卫战军民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在田家镇保卫战遗址,当年大战的惨烈让调研的专家学者思绪万千:1938年8月,日军40万大军从水、陆、空三面气势汹汹向武汉杀来。9月中旬,日军先派一个团由梅川过铁石栗木,直向崇山口扑来。崇山口两边为高山,中间为峡谷,我军料定崇山口为敌军必经之路,所以在鸭掌山、阳城山一带严防布阵。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两面夹击,一举围歼。敌人又派一个团,同遭厄运。如此几次,共歼敌约四千余人。驻扎武穴的日军见崇山口被围困,欲前往支援。我军借“黄河破坝”之经验,挖开武穴大坝,使黄泥湖一片汪洋,以阻日军北上支援。但驻扎武穴的日军是海军陆战队,极会水战。他们穿过黄泥湖,从北岸步塘垸登陆。我军在步塘垸的平垴山及李垸阁村的陶文寨拼命阻击。终因兵力悬殊,腹背受敌,崇山口失守。接着,驻守在鸭掌山的一个团与敌军短兵相接,战士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歼敌千余人,最后全军覆没。
崇山口、鸭长山连连失守,最后只剩下一道防线——阳城山。驻守田镇的军队占据制高点——玉屏峰,在此与敌人进行了一次拉锯战。当时正遇天降大雨,日军飞机不能飞,大炮不能响。白天被敌人占去的山头,我军晚上“摸杆”夺回,如此周而复始达数十次之多,歼敌3000余人。为武汉主力顺利撤离、大型兵工厂的迁移、大别山区抗日根据地的组建,赢得了大量的时间。
历时一个多月的保卫战,鲜血染红了半边江。战争结束后,尸横遍野,一片焦土,惨不忍睹。据战后统计,抗战期间,日军在武穴市(原广济县)进行了15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近2万名平民遇难。当地老百姓为抗日精神所感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自发组织将烈士的忠骸义骨殓聚于此。设立民族英烈纪念塔,以祭奠战死疆场的英灵。
此次调研抗战遗址活动,武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愿明亲自部署安排,市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四望镇、梅川镇、大法寺镇、田镇办事处、大法寺翟畈中心小学等单位全力支持协助。市档案馆周卿超馆长、原副馆长朱泽民、档案馆夏慧君主任全程陪同调研并讲解阵亡烈士的抗战事迹。
调研结束后,王建平所长深有感触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中华民族史诗般的抗战中,英雄的武穴人民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武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武穴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才使我们圆满完成抗战遗址调研任务。对此,深表感谢!不忘历史才能走向未来,虽然抗战的硝烟早已退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却不能忘记。我们要把调研的成果写成抗战史书,把抗战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永远缅怀抗战先烈,激发后人的爱国热情。”
(
翟佑民 夏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