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李公山下一个叫垴背周的小村庄,夕阳的余辉懒洋洋的透过大棚薄膜,落在冬天的葡萄架上。放眼望去,山坡上一万多株茶花、树状月季争奇斗艳,金黄色的柚子挂满了枝头。
“现在我们农庄总面积有360亩,种植了桃子、李子、杨梅和葡萄等果树,还栽种了红继木桩、茶花、树状月季和紫色藤等其他桩景苗木、稻谷等。”正在修剪葡萄枝的周劲松介绍说。
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山上只有茅草和杂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睹这些年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座荒山变成“绿色银行”,周劲松感到十分欣慰,觉得吹来的凛冽冷风都是暖的。
1952年,周劲松出生在这里的一户农民家中,父母都是农民,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独自带着他们兄妹四人过着有上顿没有下顿的苦日子。
“那时候家家条件都差不多,吃不饱饭是常态。”周劲松回忆说。
1968年,周劲松中学毕业后返乡务农,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冶县拖拉机厂、大冶县钢铁厂工作,1986年任大冶县公安局政委,1990年任大冶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015年5月,退休在家的周劲松在朋友的鼓动下,开始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大冶市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用‘龙骧’二字作为公司之名,我是颇费了一番心机的。”周劲松说。“‘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也预示着我属龙;‘骧’的意思是腾跃,昂首奔驰。我希望公司能趁势而起,昂首阔步向前。”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周劲松从村民手中流转了荒山、荒地和荒田,带着老伴决定做一名新农民,在这块心中的伊甸园里辛勤耕耘,播撒着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我这个‘农民’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我回乡不是传统的种田,而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回乡搞农业项目综合开发。”
创业之初,为了干出一点名堂,周劲松高薪请来农技专家作启蒙指导,自己甘当小学生,虚心跟着农技专家在这块园地上精心摆弄着花卉、苗木、瓜果,很快掌握了栽种、育苗、除草、施肥、剪枝、造型等操作要领,成为半个农技师,同时,也培养出了自己公司的专业员工。
两年多时间一晃而过,在周劲松和老伴的精心耕耘下,曾经荒芜的李公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条百米长的柏油公路从李公山顺坡而下,与村级公路紧紧相连,也打通了龙骧公司通往外界的康庄大道;一栋楼房拔地而起,使李公山这块昔日的荒芜之地从此多了几分人气;大门前和西侧葡萄园旁新挖掘的三口水塘、鱼池波光粼粼,集聚财与灌溉于一身,也使李公山多了几分灵气和秀美。新安装的专线电路管网、监控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不仅彰显出龙骧公司现代化企业气息,也为“龙骧"这条巨龙展翅飞翔安上了骄健的翅膀。
六年来,周劲松通过贷款和亲戚朋友的帮忙,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将曾经荒芜的田地、荒山重新垦荒,并请农技专家对整个李公山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相继建起了葡萄园、红心橘柚园、杨梅园、苗圃花卉园、罗汉松园、桂花园、桩景园、香樟园、红继木桩园等9个园区,还养有鸡、鸭、鹅、豚,能提供土鸡蛋和活禽,以增加公司收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周劲松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昔日的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成为景色迷人、瓜果飘香的果园,也是市民采摘、观景、踏青的伊甸园。
“生态农业的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周劲松掰着手指说:一是安置了农村十余名富余村民家门口就业,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二是让荒山、荒地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每年实现产值八十多万元。
( 彭小陛 杨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