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河畔,明珠璀璨;陌上翡翠绿,十里茶飘香。
走进大幕乡西山下村,田园放歌、山水交融、鸟语花香、流水潺潺。这里一年四季生机焕发,村子四周被茶园、林木、河流、高山所包围着,村内树木青翠,灰墙黛瓦,新旧建筑错落有致,宛如一幅隐蔽、静谧的水墨丹青的山水画。
近年来,咸安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把加强驻村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西山下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一个引领、四个打造”的发展思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村民富在产业链上,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治理优、村民富的美丽乡村蝶变之路。
强组织 开启振兴新引擎
“村子富不富,就看党支部。村党支部要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实干家,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把家乡建设好,让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10月12日,副区长、公安局长姜黎明来到大幕乡西山下村调研“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时如是说。在今年11月换届选举中,“领头雁”胡柏红再次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名返乡青年村组长选进支委,4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小组长,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3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有干劲的党员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村级班子年龄、学历、结构大幅优化,筑牢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汇聚了“人才”力量,激活了发展内生动力。
“以前村里条件差,贫穷落后,村民靠卖楠竹、砍木柴、种红薯为生,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大家脱了贫致了富。”村党支部书记胡柏红说,“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党建引领,抢抓新机遇,发展西山茶园、制茶车间、写生基地、民宿旅游、光伏发电站、电子商务中心等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西山下艺术写生基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美丽村湾建成山水艺术家园”。
兴产业 打造农旅新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山下村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强村富民之路,深入践行“两山论”,发展绿色农业,打造集休闲、观赏、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西山下村的茶叶品质很好,如国家级良种中茶108、储叶齐、紫娟等,销往全国。”村支书胡柏红介绍。
每年三、四月是村里最美好的时节,村里茶香四溢,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然而,因几年前村里没有其它产业,也没有茶叶基地。除了老人留守在家,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严重,好茶叶有时候只能烂在田间地头。
如何让西山下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沉寂的小山村焕发活力?2015年,在大幕乡政府和区农业局的牵头下,通过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联系引进了西山茶园产业扶贫项目,茶园总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标准化茶园基地1000亩,带动了近100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
为拓展茶园产业链,2020年4月,在区农业局和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的西山茶园茶叶加工车间顺利开工,制茶车间引进了绿茶、红茶、黑茶自动化生产线4条,并于2021年3月竣工投产,一个集休闲、采茶、制茶、品茶、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初步形成。
远眺西山下村,近千亩的“西山”茶园,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铺陈在蓝天下。如何在“山水画”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驻村工作队同步跟进大幕乡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将西山下村静谧的气质植入田园居住、文创艺术、观光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了集艺术创作、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艺术写生基地,并分别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15所高校签订“湖北高校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写生基地配有食堂、宿舍、超市及洗衣房,可容纳300多名师生就餐入住。
同时,写生基地与25户农户达成租房协议,并对第一批13家农户房屋进行装修设计成为民宿,水电气网和各种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大学生或游客可随时拎包入住。
为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区公安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投资近20万元,对写生基地出入路口及游客住地等民宿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63个,实现了写生基地视频监控全覆盖。
今年以来,西山下艺术写生基地先后迎来了湖北科技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10余所高校2000余名师生前来采风写生,一排排农房掩映在花丛中,与山峦、花韵、竹海形成绝美画卷,在学生们的巧手妙笔下,一幅幅云秀大幕风光美景画作轮廓渐现。同时,古朴又时尚的民宿,地道的农家风味和山村美景让师生们赞不绝口。
西山茶园、制茶车间、写生基地、民宿旅游、光伏发电站、电子商务中心等产业相继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现在,村里大部分农户摆脱了单一传统农业枷锁,依托茶园务工、种植养殖、农旅服务、光伏发电、劳务输出等发展模式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从2018年不足1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约48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1.7余万元。这个昔日的省级深度贫困村,正逐渐向村强民富示范村振兴蝶变。
抓治理 描绘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西山下村紧紧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做活“山水”文章,让青山绿水相映成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打造“花在湾中开、水在村中流、人在画中游”的美丽乡村西山下印象。
西山下村以美丽乡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建设为抓手,提质升级人居环境。近年来,共投入项目资金600多万元,拓宽硬化杨叶公路4.7公里,通组道路3公里;整修防洪堤2.5公里、山塘水库2座、灌溉水渠7公里、排污沟3.6公里、改厕458户;修建了风雨亭、文化广场、停车场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栽树320余颗、种花草30多种,绿化美化覆盖面积达86%以上,着力打造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省级美丽村湾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和全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今年8月,为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村党支部又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治污、治脏、治乱、治危、治散”村湾环境整治行动,驻村工作队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为村里筹措环境整治资金3万元,共清理10余处存量垃圾5吨,整治乱堆乱放30处,疏通沟渠河道5公里,清除道路两旁杂草3.2公里,关闭家庭畜禽养殖点26家,整治露天小型加工厂2处,村湾人居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村内村外多年积存的垃圾得到清除,乱堆乱放情况得到整治,水沟池塘得到清理,村庄绿化亮化得到提升。
在外工作回家的村民普遍反映,农村变干净了、乡村更美了。田铺十组一位在武汉工作退休回家的胡爹爹说:“我两年没回家,村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几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该村大力兴建群众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垃圾分类亭、文化健身广场等公益项目。推进“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狠抓改厨改厕、牛皮廯清理、危旧房拆除等人居环境整治,力促旧貌换新颜。全村实现广播、电视、通信、邮递、互联网“五通”,农网改造全覆盖,村民参保率100%,矛盾纠纷调处率98%以上,构建了“矛盾不出组、看病不出村”的生活宜居格局。
“我们村变化太大了,以前脏乱差,现在美如画,大家的心情也好了,各种活动也热闹起来了,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广场上唱歌、跳舞、拍抖音,成了网红打卡地。”谈到村里的环境变化,村民周成亮打心底里开心。
树正气 引领乡风新时尚
村美民富,诗意栖居。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美了乡村、富了乡亲,还要为当代和后世留住美丽乡愁,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成为美丽记忆。
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倡导下,西山下村党支部把“五美”作为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以乡土文化传承为抓手,深入实施乡风文明铸魂行动。既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与乡村多元文化融合服务。今年,成立了西山下村民俗文化宣传队,打腰鼓、唱山歌、舞龙狮等成为民俗文化标志,传统农耕、手工豆腐、鲜豆腐脑、打苕粉、揣糍粑、蒸年糕等成为一代人的回忆,时常勾起人们的乡愁。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互助五兴”为抓手,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转村风。他们结合该村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文明户创建标准》等规章制度,每季度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文明卫生户”“最美农家”等讲文明树新风流动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在大幕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友邻村举办美丽乡村文艺大擂台、群众广场舞、喜脱贫奔小康等文娱活动,让村民既过上好日子,又活出精气神,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志行万里者,中道不辍足。未来,西山下村将在新的赶考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擦亮西山下村示范新名片,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新篇章。
(周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