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荆州:全力探索构建智慧治水新体系,让江河防汛从“治理”走向“智理”,守护荆江安澜
2024-09-02 23:19:47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今年梅雨期,荆州市连续发生三轮超强降雨天气过程,江汉平原腹地出现“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罕见降雨极值。
  入汛以来,荆州市长江干流、东荆河、洪湖、长湖、四湖总干渠等多处超警戒水位、超设防水位。全市江河堤防共布防329.85公里,超警戒堤段237.05公里。
  江河虽汹涌,调度仍从容。面对严峻汛情,我市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江河湖库无一险情。
  这份从容的背后,有“大国重器”三峡工程镇守雄关,更有荆州“智”守荆江的探索与实践。
  从数字通信网络、水情测报系统,到巡查管理终端、指挥调度平台……荆州以数字技术为盾,全力探索构建智慧治水新体系,让江河防汛从“治理”走向“智理”,守护荆江安澜。
  “电子哨兵”一键云端监控
  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搭载着先进设备的无人机腾空而起,盘旋在江陵县马家寨乡耀新民堤蓝星岛渡口上空。这是无人机技术首次运用于江陵长江河道巡河。
  “河流、洲滩、江岸状况实时呈现在监控屏幕中,上传的图像非常清晰,长江河道情况一目了然。”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技术人员介绍,此前,长江河道巡查都是工作人员沿长江岸线徒步巡查,工作强度大、耗费时间长,对于蓝星岛这种江心洲滩复杂的河段,难免存在盲区和死角,为水事巡查带来一定困难。
  启用无人机巡河,利用其高视野展现、全方位拍摄、无死角监控等优势,可以监测到管涌口温度异常和地形细微变化,及时捕捉堤坝上的每一处细节,不仅有效减轻了巡河难度,更提高了巡河效率。
  天上无人机在“看”,地上后台AI在“算”。
  在历史险工险段,移动监控球机全天候对水位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巡堤人员手持移动4G对讲机,通过架设的通信传输设备,实现与防汛指挥部远距离语音对讲和险情图像实时回传。
  当前,在荆江两岸,重要堤防、险工险段、水工建筑、沿堤岸线共设立视频监控点564个、大堤安全监测断面39个、重点涵闸工况监测点23个,采集分析处理各类工情数据、实时掌握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与绵延600公里的光缆线路一起,织密汛期安全“防护网”。
  “智慧大脑”一屏总揽全局
  巡堤、拍照、上传。
  宝塔湾畔,烈日当空。荆州市河道网络与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刘泽霖打开“巡视巡查管理APP系统”,点击“开始巡查”,沿途轨迹和巡查信息便能以图文、录音方式直接传至后台。
  “所有数据通过云端存储与分析,信息可以实时共享至指挥中心,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现场情况,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刘泽霖介绍,智能终端采用5G、GI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572名巡管员信息传输,可实现巡堤查险、日常管理、岸线保护等工作闭环。
  数据汇集、系统集成、一网统管。
  “入梅以来截至7月2日8时,全市平均面雨量达385.3毫米。”
  “全市114座水库有11座小型水库超汛限。”
  “全市27处大型泵站共开机26处119台,流量1793立方米/秒。”
  ……
  今年汛期,荆州市河道网络与信息化中心累计发送防汛相关短信1.3万余条,报送各相关单位。堤防水闸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显现水情、工情、险情等信息,在基于一张GIS地图的平台上进行集中展示,无论是防汛抢险、堤防管理还是视频监控、工程建设,都可以进行数据的实时查询与历史分析,全面服务防汛抢险和堤防管理工作。
  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一套视频会商系统,与省水利厅会场直连,并设14处分会场,实现远程会议、灾情研判、教育培训等多个场景化应用。
  每次会商期间,荆江的防汛调度指挥平台成为各部门高效沟通与协同作战的核心。SRT等技术实现了多路音视频信号的低延迟传送,保障了防汛抢险一线和指挥中心之间的音视频通信,方便指挥人员实时掌握一线防汛抢险状况,得以及时制定防汛决策并下达指令。
  “数字孪生”一图仿真预演
  在荆州市河道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主任谭魏欣和工程师们紧盯监控大屏,两眼随着鼠标移动。荆江分洪工程北闸和沙市城区堤段到观音矶头的实景三维模型精细还原,是荆州河道部门对“数字孪生”项目的初探。
  “未来如果有洪水过境,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模型推演涨水趋势。”谭魏欣介绍,根据模型,调度中心能立刻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对不同拦洪削峰调度方案进行动态预演,选出最佳调度方案并及时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沟通。
  9月,荆州市河道网络与信息化中心将在河道系统内开展信息化专项调研,全方位了解荆江流域包含感知体系、数据治理、网络及系统安全、智慧化应用等在内的水利信息化现状,并全力探索构建智慧治水新体系——
  让数据成为守护堤防的智慧之眼。我市将完善空天地一体化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扩大感知覆盖范围、优化站点布局,加强多要素综合监测和移动监测能力,逐步建成宏观、中观、微观三级数据并同步至荆江流域数据底板,形成实时动态数字映射。
  让智能场景化应用成为守护堤防的灵动之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与智能应用场景相结合,早日完成对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分析、研究、预测、决策、执行和反馈全生命周期的物理映射,实现流域实体“数字孪生化”。
  让智慧计算成为守护堤防的睿智之脑。运用BIM+GIS技术建立水利工程模型,融合水文、水环境、水工程、水旱灾害等历史实时数据和知识图谱,精准打造具有智慧大脑的荆江流域“数字孪生”流域平台,为“四预”提供准确快速的算法和计算分析服务。
  ……
  肇于晋、拓于宋、成于明、固于今,历经1600多年的荆江大堤蜿蜒千里,是名副其实的“水上长城”。荆州正加快建设“智慧防汛”体系,以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实时的巡查手段、有效的指挥平台和先进的监控技术守卫荆江安澜。
      (高琼)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