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安县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有温度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提供法治保障,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能力,深耕"法治土壤",让企业感受到法治惠企"及时雨",润泽红色土地。
一、聚焦有效制度供给,夯实法治基础有态度
每年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列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印发《红安县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所列140项任务,着力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完善便捷的设施环境。引入公平竞争审查和第三方评估,开展涉行政处罚、营商环境等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行动,从制度上将合法性审查置于决策前端。
3月28日上午,红安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针对第三方暗访反馈问题、企业群众反映较多的集中问题以及上级交办的问题,逐项逐条对标补短,按照"一局变三局"要求,加强营商环境知识学习,不断提升本单位本系统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坚持效果导向抓提升,以降本增效为第一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打造品牌为第一突破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二、聚焦执法监督协调,保障企业权益加力度
红安县坚持探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要求,不断提升行政机关执法能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切实增强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维护涉案企业的合法权益,以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服务经济建设,并于近日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红安县实际,制定《红安县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监督,针对企业和群众反应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随机抽查行政处罚案卷等方式真督实评,确保督察取得实效。
三、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贴心政务服务增温度
红安县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再造业务流程,全力打造"铜锣护航12345"服务品牌,坚定不移向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县市方阵迈进,切实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把"优服务"作为关键点,完善服务网络,全面推进"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一网通办",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切实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推进服务下沉,有序推动审批权力下放、服务重心下移、资源平台下沉,加快推进乡镇(场、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基层事基层办"。搭建县乡村三级联通、远程管理、实时监控审批"云平台",探索开展政务服务就近办""安馨办""红色代办"等活动,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政务服务效能建设"九项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四、聚焦法治资源整合,服务载体建设提速度
去年以来,红安县持续推进服务"便捷化"。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聚合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职能,让园区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遇事好找"法律人",2022年,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次,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00余件,提供公证、鉴定、法律援助服务1000余件。推进服务"精准化"。把公证、律师、仲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8个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1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集中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做大做强法律服务超市。
拓展12348网络、热线平台,建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创新推出二维码等非传统型公共法律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常态化"。设置律师调解工作室、民商事仲裁庭,实行律师、公证员轮流值班,各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单位积极参与,深入推进12309检察服务平台和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推开跨域立案,加快全流程网上办案。全面推行涉企案件风险影响研判评估,探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实现全覆盖。
五、聚焦法治社会建设,营造法治氛围扩维度
积极推行多元化解行政争议模式,全面提升案件调解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年度普法清单和普法计划, 3月4日,红安县市场监管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县政府主办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为每位前来办理咨询的投资人宣传个体工商户企业登记政策知识,助力打造企业开业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红安县司法局出台《红安县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法治体检"工作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法治体检。近年来,红安县以"送法入企"的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成立红安县"铜锣.新律动"实践创新基地,整合全县律师行业服务资源,依托大统战工作优势,组建法律服务团,常态化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惠及企业万家。
近日,红安县法院以"带案走访企业"活动为契机,将司法与普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效能,规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帮助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司法护航辖区社会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高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