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刘家云)近年来,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不断探索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新模式,形成了一套统筹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的好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部门“会诊”,多方联动,研判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在基层工作中,时常遇到一些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涉及到土地承包、违章建筑和治安纠纷等,单靠一个职能部门很难协调解决。而采取多方联动机制,则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该镇高垴村村民李某,反映其承包地被他人占用建厂,并发生肢体冲突一事,就涉及到多个镇直部门单位工作职能,较长时间未能调处到位。镇综治中心成立后,建立了“联合会诊研判机制”,对这一疑难信访问题,由综治中心牵头、镇纪委、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自然资源分局、综合执法大队、派出所参加,共同分析研判,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拿出明确处理意见,形成会议纪要,限期落实到位。很快,这件信访积案就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化解。
委托代理,进村入户,倾听群众诉求。乡镇的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多数由乡村教师、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才、创业标兵、民营企业家等优秀人士担任,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生活在群众身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镇综治中心成立后,为及时、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征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中心召开专题会议,聘请“两代表一委员”作为联系群众信息员,进村入户,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记录在册,分析甄别,然后每月汇总报综治中心备案。如秀山村人大代表陈松在走访群众过程中,得知本村7组胡邵庄细屋交通不便 ,群众意见较大的信息后,立即向综治中心报告,并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到建投公司协调,很快便启动了胡邵庄修路的民心工程,该湾群众拍手称赞。
防微杜渐,筑牢防线,做好基层民调工作。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在起始阶段往往并不严重,并不激烈。但如果没有人及时介入、疏导、调解,小矛盾就会激化为大矛盾,小问题就会升级为大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发展成信访积案。为了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该镇充分发挥村(社区)“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成立“五老和谐会”,就地参与身边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五老”在本地都具有一定的威望,同时又善于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发现了苗头、隐患问题,又便于在第一时间去化解,从而能筑起基层第一道防线,起到“消防队员”的迅速“灭火”作用。如该镇红光村有14个村民小组、2403名村民,过去也是一个矛盾纠纷多发频发村。2020年9月成立“五老和谐会”以后,大量的小矛盾小问题都得到及时就地化解,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矛盾纠纷事件,没发生一例越级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