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宏 左璐
有这样一个集体:他们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他们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他们夙夜奉公、默默奉献。他们就是远安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干警。在村村诗画的美丽远安,在各具特色的乡村法庭,他们用行动描绘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营商篇:最萌反差
看!那是我们凛凛不可犯的张专委,走在他身边的正是温婉可人的小清法官。在远法人眼中,审委会专职委员兼鸣凤法庭(工业园区法庭)庭长张佑和总是非常严肃地与大家沟通输出每一个观点,副庭长郑小清总是轻言细语地与大家说说笑笑、亲切无间。由此,他们被戏称为一对别样的“反萌组合”。
2022年6月,在一起复杂的涉企合同纠纷案中,张佑和与郑小清的反萌组合再次完美调解了矛盾纠纷。这起案件双方当事人情况复杂:甲方是不擅长经营的出租方且公司法定代表人,乙方是擅长经营的租赁方且公司股东。双方因公司经营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导致停产,公司无法再经营。调解现场,双方更是无法稳定情绪、正常沟通……
“现在安静!我们开始调解……”郑小清开始稳控秩序。只见她正言厉色,瞬间控制住混乱场面,全然没有了温柔细语的往日姿态。“这个事情我可以给一个解决方案,大家仔细考虑一下,看能不能接受……”张佑和随后面带笑容、耐心温和地说道,却也全然没有了不苟言笑的往日姿态。
接下来两位法官一来一回。张佑和与情绪激动的乙方继续娓娓道来;郑小清与理智稳定的甲方阐明利益关系,分别达成共识后再寻求利益公约数。三四个小时候后,一次调解完美收场,甲乙双方达成共识。
反萌组合表示过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入企回访,了解企业是否在调解后开始正常运营,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反萌组合的最萌反差在一次次的案件调解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多么复杂的涉企案件总是能在一严一缓、一唱一和中找到解决方法,达到预期效果。
民生篇:放养育娃
“这是谁家的孩子?”“杨庭长家的呀,这都不知道?”镇上法庭边两家商铺的老板娘们正在唠着家常。她们怀里抱着的正是茅坪场法庭庭长杨舒不满一岁的儿子小舒。小舒出生3个月的时候就被杨庭长带到了镇上。因为巡回法庭的常态化开展,为了方便工作及照顾幼儿,杨舒只能带着小舒上山下乡,使这孩子成为了大家都争相宠爱的对象。
2021年12月,小舒又跟着茅坪场法庭到了白云村。这是一起赡养老人的纠纷案件。为了让80岁高龄的老人尽快能有人照顾、老有所养,杨舒决定到老人居住地村委会通过巡回法庭进行调解。
调解从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晚上5时。老人的四个子女互相推诿,各说各的困难,谁也不愿让步。作为一名青年女庭长,她柔刚相济、融情于法,七八个小时的调解,只在中途休息时赶到隔壁房间为小舒喂奶。小舒也是从小养成了“不认生”的好习惯。村委会的人你抱一会儿、我逗一会儿,从来都不曾听到他的哭闹……
最终,这场调解顺利收场,老人的四个子女与老人签订了调解协议:老人由四个子女轮流照顾,并支付赡养费用。
“这样的调解在镇上有许多。我们就是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小舒从小和我一起看到法庭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这将是他最大的财富。”杨舒在结束了一天工作后对乡亲们说。
普法篇:上课,我去!
“六一”儿童节、高中法治课、法院开放日都要开课了,讲课老师哪里去找?“放着,我来!”洋坪法庭法官助理苏文章自告奋勇道。苏文章是院内小有名气的普法讲师。他诙谐有趣的讲课风格吸引了不少学生粉丝,大家都建议他去直播普法。
2021年以来,远安县法院把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普法对象,开设各种各样的“法治课堂”,常态化组织送法进校园活动,立志于以司法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苏文章便以他扎实的法律功底及入职前多年的老师经历成为当之无愧的普法讲师,并完美地呈现了每一堂法治课堂。
今年5月31日,苏文章为镇上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小学生们提前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老师,我知道!我来答……”活动课堂中,同学们一次又一次高举小手,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提问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课后,更是围着“苏老师”问这问那。采访中,一位同学说:“进入初中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和大哥哥一样优秀,成为一名人民法官”。
据悉,2022年以来,洋坪法庭庭长林桂玲已携手包括苏文章在内的2名法官助理,为县域各所学校、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地村委会等开设法治讲堂12场次,使之成为普法宣传、普法创新的重要阵地。
乡村篇: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嫘祖故里,诗画远安。作为3个乡镇法庭庭长中唯一的男性,嫘祖法庭庭长刘杨开启了他在嫘祖的新旅程。
2020年,远安县法院为了帮扶贫驻点村青峰村的茶农克服疫情影响,帮茶农直播带货,让“高山云雾茶”被更多的人熟知,并帮茶农渡过了难关。
2022年,刘杨和驻村的宋方权法官、驻村工作队员们在新的驻点村谭坪村探索司法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驻谭坪村法官工作室诞生了。刘杨和宋方权在工作室内为每一位来访村民免费咨询,让老百姓不花一分钱的享受到优质的司法服务。
法官工作室“开业”的第二天,便接待了来访的第一位客人。刘杨、宋方权与镇党委、县司法所干部共同调处一起房屋抵押产权纠纷。村民陈某2012年购置房屋时因缺乏相应法律知识,导致付款房产被卖方抵押,无法办理过户手续。在听说驻村法官工作室成立后,陈某立即来到工作室进行法律咨询。刘杨根据自身多年办案经验,结合《民法典》等法律依据为陈某某提供了耐心的解释和专业的指导,并告诉他会持续提供司法服务。
“心里压了上十年的‘石头’总算有落地的希望了”陈某激动地说。
翻开刘杨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个阶段人民对司法的需求是不同的,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要努力提供这样的服务,就是要让我们到过的每一片田野上都播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