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16:58:56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戴军威)每当夜深人尽的时候,我会习惯性的走进书房,停留在书柜前。当指尖轻轻触碰到一本微微泛黄的《十万个为什么》,往昔与父亲相处的画面,瞬间在脑海中铺展开来,将我带回那段满是教诲的悠悠岁月。
父亲和母亲携手走过了67个春夏秋冬。他90岁离开的时候,我们都特别不舍。现在,96岁的老母亲身体还算硬朗,偶尔在午后的暖阳下,她会陷入回忆,跟我们唠起父亲的那些事儿。
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工作的地方,宛如我的第二课堂。记得童年时期的夏日晚上,天气特别闷热。父亲总是坐在我身旁,手摇蒲扇,为我驱蚊解热,看着我趴在他卧室的桌子上,用铅笔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待我上了小学,父亲就教我读报,还为我准备了《新华字典》。有一次,我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僻字,下意识地就去翻字典,那一刻,我才惊觉,这个习惯早已在父亲的引导下,深深扎根在我心里。直至今日,我依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晚睡前,我都会翻开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就如同曾经听父亲念报纸时那般安心。父亲为我买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地理》《小兵张嘎》和一些名人诗词读本,不仅充实了我的童年,更开启了我对世界的无限遐想。这些书籍,我仍存放在书柜之中。
父亲引领了我的人生方向,在我迷茫的时候,帮我走出阴霾。父亲的工作很忙,只有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与家庭所有人员团聚在一起。因此,我们家形成了每年腊月二十七的晚上,召开“家庭会议”的传统。记得有一年,我们单位企业改制,我面临着职业转型,内心充满了迷茫与焦虑。在家庭会议上,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父亲静静地听我讲完,结合他丰富的人生经验,给我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在他的鼓励下,我重新拿起书本,努力学习新知识,参加各种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转型。如今,当家里的晚辈在职业选择上遇到难题时,我们也会在家庭群里,像父亲当年帮助我们一样,为他们分析问题,出谋划策。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在不同行业都是干的有声有色。前几天,家庭群里热闹非凡,晚辈们都在分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看着他们发的消息,我想起了父亲当年对我们的悉心引导。
父亲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他教育我们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回报。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物短缺,他把自己的粮票和微薄的薪水补贴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自己却在半夜悄悄外出挖野菜充饥。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水肿病。即便如此,他还带领乡亲们开垦了千余亩荒地,种植杂粮,发展养殖业,帮助乡亲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是胸怀坦荡,将国家分配下来的推荐上大学名额和招工指标,都给了最需要的家庭,却让自己的孩子应征入伍,报效祖国。他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给老百姓留骂名。”如今,我也是一名公务员,时刻以父亲为榜样。记得有一次,我在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想起了父亲的谆谆教诲,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抚摸着手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那和蔼的笑容,听到了他那语重心长的教导。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谆谆教诲,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任凭时光的洪流如何冲刷,都无法磨灭。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