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到大冶市大箕铺镇八流村发现,在一棵被列为大冶市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的古香樟旁,一民宅特地让出一间房位置,为古树生长留下足够的空间。民宅因此呈现出不规则造型,却让古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因此枝繁叶茂。
民宅为古树让地,折射出房屋主人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刚刚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八流村,这种生态文明意识由来已久。该村除了有成片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还有9棵树龄在180--560年、均被列为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的古树,就是最好的例证。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古树是记录地球生态变迁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构筑了绝美的生态奇观。大箕铺镇八流村、金湖街道上冯村、保安镇沼山村等一些传统村落,那一棵棵参天古树,就记录了这些古村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三楚第一山”东方山的那棵千年古银杏,更是构筑了千年古刹一道绝美的生态奇观。
一些数百年树龄的古树名木,不仅对研究当地气候、物种演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而且还寄托着当地居民浓浓的情感和深深的乡愁。笔者最近回到40年前就读的大冶三中,校园内曾经熟悉的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早已“旧貌换新颜”,让我这个游子一时“找不着北”,唯有操场边那几棵百年香樟,依然巍然耸立在原地,勾起我深深的回忆。这同样是古树的价值所在。
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可一些地方在推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修路毁树、建房毁树、盲目移植让“大树进城”、盗伐盗卖古树、用古树名木制作工艺品谋取暴利现象时有发生,让古树名木遭到人为毁损,无不令人扼腕。
古树名木生长周期长,而毁损它只在一瞬之间,且毁损后不能再生。所以,对于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主宰的人类当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百般珍惜它们、爱护它们,让它们都能在政府和公众的呵护下枝繁叶茂,安享天年,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吐故纳新”,发光发热;也让我们共同为八流村那户为古树让地的居民点赞。(刘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