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永不磨灭的志愿军精神 ——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荆州监狱退休民警熊德昭
2025-04-28 09:52:42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熊德昭,193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50年12月参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通信学校报务队学习,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第46军133师通信科电台,任见习报务员,9月入朝参战,驻守朝鲜西海岸。11月调入133师398团通信连15瓦电台,历任报务员、台长。后经过艰苦跋涉,转战到三八线,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驻防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1964年3月转业到湖北省国营大沙湖农场工作,1984年8月调至荆州监狱工作至退休。2020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少年壮志 保家卫国勇赴战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5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跨过鸭绿江,携手朝鲜人民和军队,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浴血奋战,这场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战”的伟大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保卫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前线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一位年仅15岁的小小少年,他就是熊德昭。
       熊德昭于1950年6月进入湖北省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要求参军报国,1950年12月学校将他和几位年纪较小的同学保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通讯学校参军入伍。1952年8月,熊德昭以综合分95.1的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第46军133师通信科电台,任见习报务员,1952年9月,他如愿随部队入朝参战。
       当时,作为家中独子的熊德昭,未敢将入朝参战的消息告诉远在武汉的母亲。他二岁丧父,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自他参军入伍,就没回过家,他将对母亲的牵挂埋藏在心底,悄悄把母亲托付给武汉的表哥照顾,直到一年后,母亲才得知他在朝鲜战场的消息,每当思念儿子时,母亲就独自走到长江边,流着眼泪盼儿归来。直到1956年,他从朝鲜回国后,距他参军入伍整整六年,他才同母亲相见。
       1952年,中朝军队开始进行大规模反登陆作战准备。当年9月,熊德昭随部队入朝后,经过三天行军进入朝鲜西海岸布防。
       为促进停战协议的签订,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2年12月,熊德昭随部队经西海岸行军六、七天,转战到三八线最前线接42军防务,参加了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役。部队行军经过顺川、平壤到达临津江边我军阵地,到达目的地188高地,随即进入坑道驻防,从此开始了为期5个月在坑道里的战斗生活。
                                                                      经历生死 炮火中淬炼成长
       为躲避敌军轰炸,转战三八线行程中,部队每天下午5点左右出发,连夜行军,第二天天亮前到达目的地,战士们在山林中将随身携带的雨布往地上一铺,就地露营。行军时除了携带枪弹和必备的生活物资,还要背负重达三十余斤的收发报机和二十余斤的手摇发电机,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行军快到达目的地时要通过敌人炮火封锁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熊德昭被分配到133师398团通讯连15瓦电台任报务员,15瓦无线收发报机是398团唯一与上级和友军联络的无线通讯工具。电台共有8人,分别是台长、二名报务员和5位摇机员。由熊德昭和另一位报务员24小时轮班上台工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通过总结前期与“联合国军”的作战经验,结合战场地形创造了坑道战的作战形式,坑道具有住宿、防炮、防雨、储存物资等功能,有效削弱了敌人炮火的杀伤力。
       188高地有三层坑道,中层为领导机关、下层为团后勤,电台设在顶层,距坑道口两米位置。有一次熊德昭值班,敌人炮弹打过来,就在距坑道口二米左右爆炸,震落的尘土洒满他一身,如果炮弹稍偏一点,就落在他身上。让他记忆深刻的是, 398团九连所守坑道被敌机轰炸,该团九连连长指挥战士撤离时,被炸垮的岩石压扁身体,英勇牺牲。最让他伤心的是,团侦察股长韩景文的牺牲,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在向友军介绍阵地情况时,被敌人高射机枪击中身亡。韩股长生前十分喜爱机灵勇敢的熊德昭,每次都亲切地招呼他“小熊”,曾送给他一个在战场上缴获的小皮夹,每念及此,熊德昭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战友的牺牲,更激发了这位青年战士的斗志。他克服一切困难,没日没夜地值守在电台前,誓死捍卫电台,确保战斗的讯息及时准确地传达。
       坑道内的生活十分艰苦。由于坑道内黑暗潮湿,被服衣服反潮,将士们身上长了虱子,十分难受,但大家始终保持乐观精神,笑称“虱子为革命虫,长虱子光荣!”,后来部队发放虱子粉,睡觉时撒在衣服里,起床后撒在被子里,虱子才得以消除。坑道内无照明,大部分时间在黑暗中度过,很多战友患上夜盲症。战士打水和饭要穿越敌人两道炮火封锁线才能抵达,有时候靠吃炒面凑和,或把干的海带和黄花菜用水泡一泡,当蔬菜吃。战争期间,熊德昭患上疟疾,吃了近二个月的磺胺片才治愈,眼睛都给吃黄了,但他始终克服一切困难坚守战斗岗位,不下火线。
       艰苦卓绝的战斗培养了熊德昭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力,也让年轻的熊德昭迅速成长起来,他渐渐能够独挡一面,由报务员升任电台台长。
       夏季反击战迫使“联合国军”向朝中方面做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停战后,熊德昭随部队留驻朝鲜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直到1955年10月回到祖国。
       回国后,熊德昭随部队驻防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驻防期间,他充分运用战争中积累的实战经验,积极投身我军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事业。在通讯专业上成绩突出,并为部队培养了一批通信人才。1956年,他在沈阳军区军(独立师)级的无线电通报竞赛中获得第二名好成绩,并获军、师通令嘉奖,195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授予“五好军官”荣誉,1962年荣记个人三等功。
                                                                   解下戎装 志愿军精神处处放光芒
       1964年3月,熊德昭光荣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湖北省国营大沙湖农场六分场党总支书记,工交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等职。在农场工作期间,由于历史原因,该场农机大修厂领导班子瘫痪,生产半停,经营亏损,他临危受命,出任该厂党支部书记,带领工作组进厂整顿。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厂里人心稳定,生产恢复正常,三年后,在全厂职工共同努力下,该厂研制生产的机动插秧机,畅销省内外,经济转亏为盈,该厂由单一的农机修理发展成为湖北省唯一能制造机动插秧机的工厂,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1984年8月,熊德昭调到荆州监狱任办公室主任。从军队战士到地方干部再到监狱警察,身份在变,角色在变,但是初心和使命始终未变,那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担当尽责。彼时,随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经济增长、社会活力增大的同时,犯罪呈激增态势,押犯不断增多,监管改造压力日增,监狱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熊德昭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监狱罪犯的改造工作中。他先后参加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广东等省监狱系统考察调研,前后耗时一年多时间,拟定了荆州监狱管教生产双承包责任制方案,于1986年开始在荆州监狱实行。这个方案中关于罪犯百分考核管理办法等许多内容一直沿用至今,为监狱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打下基础。
       这期间,他经历了母亲患癌病逝的悲痛,女儿至今还在埋怨他,当年没有照顾好奶奶。“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母亲,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我有什么办法呢!” 他哽咽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忠和孝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在监狱工作期间,他为人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从不向组织上提任何待遇要求,他的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未留在监狱系统工作。
      1995年6月,从监狱退休后,熊德昭退休不褪色,积极参加党支部学习,即使身在广州女儿家,也积极按老干党总支“线上+线下”学习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始终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次荣获监狱党委授予的“五好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熊德昭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虽是90高龄的老人,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他常常在监狱老干部微信群发布正能量言论。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卷笔刀等藏品曾送到省监狱局、荆州市参展,他还是监狱老年门球队的队长、教练,多次参加全省监狱系统离退休老干部门球赛、象棋赛并获奖。
       他热心支持老干部工作,据监狱老干科科长冉海燕介绍,她刚到老干科工作时,有的老干部不理解不支持工作,“是熊老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做老同志的工作,直到大家心服口服” 冉海燕说。
       还有一次,监狱通知上交管制刀具,熊德昭二话没说,将自己收藏了七十余年的一把军刀上交给监狱。
       对于个人名利,他却看得很淡很淡。如今90岁高龄的熊德昭,生活简朴,仍住在监狱家属区的老旧步梯楼内,家里还在使用六七十年代的旧家具。
       作为全省监狱系统为数不多尚且在世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干部,有人劝他找组织提要求,提高退休待遇。他总是说:“我的钱已经够花了,我很满足,跟我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福了,他们什么都没享受到!”说到这里,他的眼里含着泪水。
       当问及想对今天的年轻人说点什么,他说道:“我只想说二句话,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万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高晖)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