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弥漫着艾草清香的走廊里,总能看到一个穿梭如风的身影——脑病科主任龚阳陵。他前额未愈的伤痕,像一枚特殊的勋章,诉说着一位当代医者的热血仁心。这位能执千年银针、善驭现代导管的中西医“双面医侠”,正用青春书写着杏林新传奇。
银针为剑 导丝为刃:一位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
清晨七点的治疗室,龚阳陵手中的银针已翩然起舞。他将传统针灸与神经康复完美融合,在患者肢体穴位间编织着希望的经纬。当西医查房的脚步临近,他已然换上铅衣,在DSA手术室里化身“血管清道夫”。导管导丝在他指间灵巧穿行,脑部血管三维成像在屏幕上渐次绽放,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通道”争夺战,往往持续到深夜。

铅衣为甲 仁心为盾:一位新时代的“拼命三郎”
那个暴雨倾盆的清晨,刚经历车祸的龚阳陵躺在急诊床上,额角纱布渗着血迹。当听到“急性脑梗患者需紧急取栓”时,他猛然拔掉输液针头的身影,让护士长至今回忆起来仍眼眶湿润。介入室里,他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屏上蜿蜒的血管,任凭汗水浸透铅衣、淌过伤口。直到闭塞的血管重新流淌起生命的律动,他才恍觉伤口刺痛——原来这位与死神搏斗的战士,自己也是需要疗愈的患者。

微笑为药 真心为引:一位有温度的“心灵捕手”
“张阿姨,今天走路比昨天稳多了!”“李叔,这个康复动作咱们再练三次就达标。”在脑病科病房,龚主任查房时的朗朗笑声总能驱散疾病的阴霾。他曾连续三周每天与抑郁患者倾谈,用《黄帝内经》的情志学说打开紧闭的心扉;他推着平车护送八旬老人做检查时,一路讲述荆楚中医典故,将焦虑化为会心微笑。那些被他亲手从偏瘫深渊拉回的患者常说:“看见龚主任的白大褂,就像看见晨光。”

从医二十年,龚阳陵主任用中西医结合的“双翼”托起三千多个家庭的希望。他的白大褂口袋里,左边装着祖传铜制针盒,右边放着最新版《脑血管介入指南》——这恰是新时代中医人的生动缩影。当雷锋精神遇上岐黄薪火,便绽放出这样璀璨的仁心之光。在这位"80后“科主任身上,我们看见传统医学的现代表达,更触摸到”健康中国"最温暖的脉搏。
(彭娟 卢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