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张子龙:“肠”治久安的守“胃”者
2025-03-15 10:53:02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医学需要传承,更要发展创新。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辅助手术,从全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行医14年,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肿瘤学博士张子龙,致力于医疗技术创新和临床基础研究,实现一项项技术突破,填补两项荆州技术空白,造福更多胃肠疾病患者。
  传承良好医风  永怀为民初心
  “荆医的专家不仅医术精湛,更有高尚的医德,对待患者始终怀有最朴素的感情。”14年前,张子龙硕士毕业后,来到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直到今天,他都一直庆幸,自己在从医之路上,遇到了一位位德艺双馨的“恩师”和“引路人”。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不仅要学会做手术,更要学会做人。”“当医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该开的药坚决不开,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这是恩师平时对他说得最多的话。
  一心精进医术,一心想着患者,这是张子龙对冯安明、张克难、庞典付三位恩师的最深印象。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张子龙更加坚定了为民行医的初心。
  医生是为患者解除疾苦的,除了传承恩师的良好医德,还要传承他们的高超医术。从传统开放手术学起,到熟练掌握腹腔镜辅助手术、全腹腔镜手术,再到先进的机器人手术,张子龙一步步走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
  如今,全腹腔镜下的胃癌切除术、肠癌切除术等高难度四级大手术,张子龙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先进、更微创的机器人手术,在他灵巧双手的操作下,更是变得如虎添翼。
  在注重医疗技术的同时, 张子龙还十分注重医疗服务。科室大部分病人来自农村,出院后复查或后续治疗比较多,他们来一趟医院很不方便。“我会给病人留下电话或微信,让病人在最需要帮助时,能及时联系上医生。”张子龙的贴心服务,让患者们感到无比暖心。
  创新填补空白  解决临床难题
  规范治疗,是行医之本。特别是对外科医生而言,不仅诊断需要规范,治疗也要规范。术前要做好哪些检查和准备?手术切除范围有多大?术后需要哪些后续治疗……这些问题均涉及到规范化诊疗。在日常工作中,张子龙严格按照诊治指南操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可是,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一些疾病即便是按照指南规范诊治,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碰到这样的难题,又该怎么办?
  在医学领域,腹膜肿瘤一直被视为恶性肿瘤的终末期,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往往只有3至6个月,许多患者感到绝望而放弃治疗。从2016年起,张子龙将腹膜肿瘤诊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5年前,43岁的刘女士不幸罹患卵巢癌晚期,发现时,癌细胞已经在腹腔内广泛转移,丧失了最佳手术的机会,她的生命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刘女士找到张子龙就诊。
  经过认真检查和分析,张子龙决定用手术和腹腔热灌注治疗“双管齐下”。没想到,结果让人欣喜。随后,他又安排患者转入妇科化疗和卵巢癌根治手术,术后再次配合化疗。前不久,生存期超过5年的刘女士来到胃肠外科复查。见到张子龙后,她激动不已:“张主任,感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 是目前治疗腹膜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通过肿瘤细胞减灭手术,将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切除;对于腹腔内的微小肿瘤灶及游离肿瘤细胞,可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术进行杀灭或使其休眠。”张子龙说。
  “手术+热疗+化疗”,填补了荆州该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腹膜肿瘤不再是“绝症”,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长,生活质量也更高了,许多腹膜肿瘤患者从中看到新希望。
  在胃肠外科,顽固性便秘、长期慢性腹泻等症状,困扰着众多患者。这类疑难杂症不仅顽固,而且难治。自2024年起,张子龙创新开展肠道菌群移植技术,为此类患者带来福音,填补了荆州地区又一项技术空白。
  监利市的李姨妈患便秘15年,期间尝试了各种治疗手段,也没能解决便秘困扰。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显示,刘姨妈肠道菌群紊乱,张子龙决定为其进行“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经过连续6天的菌液输注治疗,刘姨妈排便恢复正常。更让刘姨妈惊喜的是,多年的失眠也有了明显改善。
  “人体消化道内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并长期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就会引发各种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一系列处理,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达到重建患者正常肠道微生态的作用,进而治疗其肠道及肠外疾病。”张子龙介绍。
  注重健康教育  造福更多患者
  2022年湖北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结直肠技能邀请赛冠军、2023年CSCO胃肠指南知识竞赛湖北站冠军、2023年第四届国际NOSES经典手术视频大赛湘鄂赛区冠军……这样的荣誉证书,在张子龙的办公桌里堆满了一抽屉。
  有时,半夜三更来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张子龙接到电话后,连忙爬起来赶到医院。最多的一年,他做了30多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人几乎累趴下。
  有时,他连做3台四级大手术,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凌晨1点多钟,刚做完全部手术的张子龙,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成果”,引来众多同行的点赞,妻子却在他的朋友圈里留言“又是一夜未归”。14年来,不知多少个深夜里,当人们大多沉睡在梦中时,张子龙却仍然奋战在无影灯下,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白求恩菁锐科研发展基金项目1项、湖北陈孝平发展基金会项目1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项目1项、长江大学医学科研联合发展基金青年人才项目1项、荆州市科技发展基金3项……作为一名肿瘤学博士,张子龙十分注重临床基础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他通过最新研究成果,解决临床中的各种难题,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46岁女性患者,胃癌合并出血和幽门梗阻,手术非常成功。患者若能在半年前来院就诊手术,远期生存时间应该会更长些。肿瘤的早防早筛和早诊早治工作,任重又道远,还需吾辈积极努力科普宣传……”张子龙经常碰到一些晚诊患者,因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令人扼腕叹息。
  “做好一台手术,可以挽救一个家庭,但做好一篇科普,却可以挽救无数个家庭。”近年来,张子龙在工作之余,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新诊疗技术推广和健康教育宣传。在全国及省市级学术会议上分享经验成果,与县市区医疗机构结成健康联盟推广新技术,利用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发布健康类小视频,走进社区为居民进行肿瘤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手中有刀,心中有术,眼里有光。张子龙用仁心仁术,守“胃”健康,为患者照亮生命之光。
  (夏自宇 鲁萌 胡艺之)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