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丽
张国松是江夏区法泗街一名从事民调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解忧纷,用人民调解为群众搭建了连心桥,构筑了和谐墙,也为法泗街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找准思路,创新调解工作机制。近年来,针对辖区重点单位多、弱势群体多、上访人员多、民间纠纷矛盾多的特性和所带来的压力,同时在街道分管综治工作的张国松,始终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顶住人员和经费方面的压力,推动成立全街矛盾纠纷预警中心,制定专项工作及会议流程制度,建立起矛盾纠纷立体化排查及分类化解机制,形成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街道、村、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成立街矛盾纠纷预警中心近三年来,法泗街各级调委会近三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95件,其中重大疑难纠纷32件,参与调解非正常死亡赔偿纠纷9起,涉及金额3208.01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国松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更离不开他对人民调解工作正确的指导和执着的追求。
二是迎难而上,巧妙化解各类纠纷。张国松做调解工作有一股韧劲儿,尤其是当矛盾趋于激化、当事人关系陷入僵局时,他总是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从中斡旋不断努力,灵活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己常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最终在调解矛盾纠纷攻坚战中取得胜利。近三年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9起,其中重大疑难纠纷5件。
2016年4月27日下午17时,“要出人命了,快来救人啊!”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从电话中传出,让正在休假的张国松,来不及跟家里人打声招呼,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原来两位70多岁老人郭某和李某,因李某在郭某祖坟边刨土种地的问题发生争执并引发肢体冲突,郭某不幸突发意外死亡。双方家属因为情绪激动、言语不和,导致行为过激,形势一时间剑拔弩张。深知情况紧急、压力巨大,张国松主动请缨,担任调解负责人,本着“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的工作原则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向郭某家属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采用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耐心做李某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积极主动筹资安抚死者家属并向他们赔礼道歉、取得谅解。但在调解初期,死者家属张口就提出了高达30万的巨额赔偿要求。李某以及家人听闻后表示不同意,要求直接交给法院去判,判多少赔多少。由此,调解顿时陷入困境。但张国松并没有放弃,他多次亲自上门走访,劝说郭某家属理性索赔,提出切实可行的赔偿金额。在经过连续奋战、多轮调解后,双方的差距逐渐缩小,最终于5月10日达成了赔偿协议,双方达成谅解,化干戈为玉帛。
三是言传身教,倾力指导人民调解。近二十年来张国松不断加强自我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娴熟业务工作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自信乐观、无私奉献的心,对待基层调解工作一直事无巨细,倾力指导。村里有纠纷了,常有电话“求救”于他,他总是二话不说就踩着自己那辆老旧的自行车“上门服务”。村里的民调主任都笑称:“张书记就是我们的定心丸!”他言传身教倡导的调解和化解矛盾 “十二法”,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法泗街调解人员力量不断增加、队伍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张国松娴熟的调解技巧、强大人格魅力、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甘做百姓解忧人的精神,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认可,更受到了同事的尊重敬佩和百姓的真诚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