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民(右二)正在参与调解
在我州司法行政系统队伍里,有一位退伍老兵、一位好干部,在战争前线,他勇往直前,甘洒热血,荣立一等战功;回到家乡,他成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名好干部,继续发光发热,为民解忧,守护一方安定,无怨无悔。
回到家乡后,他在司法行政系统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田新民一方面自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向熟悉调解工作的律师、基层司法所长学习,只要有调解任务,他便主动申请参加,久而久之,田新民便掌握了人们调解工作的方法要领,并总结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六要六法”,一跃成了调解专家。
为了解决传统的监管系统在跟踪定位上的难题,田新民和同事们先后筹资85万元,建立了社区矫正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解决了以往的监管难题。
虽然荣立一等战功,虽然已是54岁的年纪,但田新民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说,不管自己年龄有多大,不管离退休时间有多近,只要自己在岗一天,就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想百姓所想,解百姓之忧,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场上,他身中四弹,英勇搏斗立下一等功
1981年入伍的田新民,到部队后便成为了一名特种侦察兵,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可不幸的是,田新民在与敌人的一次对抗中却身负重伤。
咸丰县司法局副局长田新民说,当时我的双腿就中了四发子弹,就一下坐到了俘虏身上,等待战友们把这个俘虏捆好以后,才发现我的整个双腿的裤子全部被血染红了。
田新民父亲田伯录如今已经80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他回忆说,我们两代人都是当过兵的。当年正月份我们才得到通知,说田新民在战场上负伤了,有的说手脚都没有了,看到有脚有手我没掉眼泪。
住院6个多月,田新民的身体虽然康复了,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因为立下一等战功,部队准备为他安排一个好的去处,但他却主动放弃,选择了复原回乡。
田新民表示,因为在部队如果没有一双好腿的话,整个训练,这个可能就要拖战友们的后腿,鉴于这种情况当时我就没有在部队继续干,最后就复员回到了咸丰。
回到地方的田新民放下了枪杆子,拿起了笔杆子,继续发光发热,他先后在咸丰县团委、民政、残联、工会工作,2005年转战到县司法局。田新民到县司法局后,分管的是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田新民笑着说,总觉得以前是扛枪杆子,现在耍嘴皮子,那么现在耍嘴皮子这一块就必须要懂法、懂方法,在刚开始进来以后,我觉得在这一块的知识面很少。
调解是门大学问,副局长成了调解专家
不懂就要学,田新民一方面自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向熟悉调解工作的律师、基层司法所长学习,只要有调解任务,他便主动申请参加,久而久之,田新民便掌握了人们调解工作的方法要领,并总结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六要六法”,一跃成了县里的调解专家。
一起房屋侵权纠纷,多次调解都没有效果,引起了司法局的关注。咸丰县司法局基层科科长向慧说,矛盾点就是海玉名城在房屋修建的时候,瞿某房屋已经修建了,修建以后,瞿某认为她的房屋出现了裂缝,住房有危害。
矛盾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现场火药味十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仍然没能达成共识。
田新民当场表示,我们一是要对双方的整个真实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了解的同时要对双方当事人重新做工作,让他们都认识到各自的责任,在条件成熟以后,我们将进行第二次调解,想在第二次调解中调解成功。
像这样的矛盾纠纷,田新民碰到过无数次,大多数纠纷的调解都很难一次性成功,有些甚至要跋山涉水,深入百姓家里反反复复做工作,既要细心更要耐心。
田新民最有感触的是,像医患纠纷及其他一些损害的、再就是像侵权的,这些我们每一年基本上都有一到两件,都是通过反反复复的做工作,最终让双方当事人能找到共同的点,最后签订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书。
2014年,咸丰县人民医院发生了一起矛盾纠纷,当事人谭某的妻子李某在医院产下小孩后不幸死亡,得知消息后,李泽英的家属、亲人们纷纷赶到医院讨说法。
咸丰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刘艳玲回忆说,我们从临床上诊断是羊水栓塞,谭某还是能够接受这个结果,但亡者李某的弟弟、父母不接受,通常一句话就是鸡蛋是在我们手里面破的,我们就要负责。
谭某告诉记者,事情也发生得非常突然,给我本人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当时从我个人内心深处来说的话,一是非常痛苦二是想找一个说理的地方。
就在医院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田新民带领调解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解。通过多年的调解经验,田新民迅速找到了矛盾的焦点。随即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矛盾双方反复沟通,做足思想工作。
田新民解释说,因为当时当事人要求过高,赔偿少了80万不谈。这一个案件总共调解了十天十夜,调解过程中是拖去拖来,调解过程中是一个方案不行又第二个方案,第二个方案不行第三个方案。
田新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死者家属的情绪逐步平复,同意进行调解,最终在进行责任鉴定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谭某表示,他的调解是非常公正的,既为我们家属考虑了实际情况,也依法依规的按照相关的程序也履行到位了。
刘艳玲说,通过田局长他们的努力,把这件纠纷解决得比较圆满,事态也没扩大。
类似这样的矛盾纠纷,田新民每年都要经历很多起,可以说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咸丰县中医医院副院长辛恒说,发生纠纷后,我们医院如果解决不了的,我们就要请司法局的田局长亲自出马,通过他组织司法局、卫计局、还有医患双方等等来协调解决,处理得都还是比较满意。
田新民说,我亲自参与这个大的矛盾纠纷这个调解不下于八十件,最多的有一年我就是调解了这个大的矛盾纠纷调解了20件。
创新社区矫正综合管理,解决监管难题
除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是田新民分管的另一项重点工作,由于以前使用老的监管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仅仅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入矫和解矫申报工作就让他十分头疼。
田新民说,社区矫正人员入矫的时候,因为要从县里报到州里,再报到省里。这样下来,要入矫的话,就需要三四个月,如果解矫,卸下来,也要从县州到省,也要三四个月。
不仅如此,在日常的监管中,传统的监管办法“人盯人”无法对矫正对象全程跟踪定位,存在脱管漏管的现象。一个月有5到7人是不假外出的。
咸丰县每年的矫正对象几乎都在200人左右,一旦矫正人员脱管漏管,极有可能对社会带来危害,为此,田新民积极动员,先后筹资85万元,运用互联网+技术,建成社区矫正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解决了以往的监管难题。
咸丰县社区矫正局工作人员石睿说,对社区矫正人员安装定位手机后,通过查找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实时的位置,同时对社区矫正人员近一段时间的活动轨迹能在地图上清晰的显示,这就防止了社区矫正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脱管、漏管以及逃避到咸丰县以外的地方。
田新民说,通过这个两年多时间的这一个平台管理,这个过细的工作,我们整个全县没有出现一个漏管、脱管这一些现象。
为了及时解决老百姓的诉求,田新民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家人的照顾自然就少了,本就体弱多病的父亲去年突然病倒,可当时正在调解现场的田新民却无法脱身。
田新民说,如果说我走了以后,这一个案子就前功尽弃,就只能说默默的祝福父亲要坚持,最后坚持了两天时间,把这个案件调解完以后才回去。回到家以后,就看到父亲只有进气没有出气,心里真的感觉到很难受。
经过及时抢救,父亲的病情有了好转,回家后,父亲只能靠吃药和吸氧来维持生命,田新民也只能周末偶尔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老人们从来没有因此责怪过田新民。
田伯录说,儿女本来就是不能忠孝两全的事,你为了国家你就要损害一方,你为了自己要损害国家,哪一方为大,哪一方为重要,要分清这个事情,所以我们一般不牵扯他们多少,你回来看下我们,这是最大的孝顺了。
少了对家人的陪伴,田新民心存愧疚,但面对自己所干的事业,他又倍感欣慰,无怨无悔。
咸丰县司法局局长吴锦福说,虽然他有时候在工作上很辛苦,有时甚至调解纠纷几天几夜不睡觉,连续作战,但从来没有怨言。在急难险重时,总是在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
田新民说,能为老百姓分忧,能为老百姓解难,能为政府解决一些困难,把这个社会维稳这个工作抓好,把这个矛盾纠纷化解到第一线,这也是我感觉到很欣慰的一点。
(原载2017年10月13日《恩施日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