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当红安伴随着改革的东风在红土地上迅速崛起时,以教育转化在押人员为己任的红安县看守所,大力发扬老区精神,成功实现连续40年监所安全无事故的目标,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1999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模范看守所”,荣记“集体一等功”1次;自2009年起,该所连续11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看守所”;所集体先后8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多次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公安基层单位,另外有30余人次立功受奖。
把好疫情
红安县看守所现有党员民辅警27人。40多年来,尽管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监所安全无事故的记录一直在延续。
2020年初,疫情汹汹。为了实现监所疫情“零感染”,所长孙涛坚持逢会必讲,帮助民辅警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带头严抓战时纪律,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把入所关,人员筛查关,体温检测关,医疗巡诊关,卫生消杀关,用铁规铁纪铁措施,确保了监所“零感染”,有效的防范了新冠疫情对监所安全的冲击。
与此同时,全体民辅警持之以恒地抓隐患排查,不定期联合驻所检察官、武警中队开展处突演练和监所安全隐患大排查,严格规范收押会见等各个管理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安全系数。
2020年,因疫情防控确保监所安全,红安县看守所第八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赋能新监所
近年来,他们积极争取公安局党委的高度重视,逐年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强化看守所铁桶工程、智慧监所、悬挂点改造伙房改造以及整套应急用电等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新建监所方舱医院和隔离点等硬件设施,实现硬件防控水平的明显提高。

同时,积极改革监管模式,推行了“1234”教育工作法。即:每周组织民警参加一次在押人员号务会;每月组织民警参加两次包号在押人员集中教育和训话;每月由所领导班子专题入监室三次,听取在押人员对管理、生活、伙食、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反馈;每月由带班领导,主、协管民警参加四次对各监室进行监规熟知、“四统一”落实的抽查等。
为了帮助在押人员洗心革面,看守所结合红安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每天开展“四红”教管法。即:每天上午九点至十点钟组织在押人员学唱红歌;每天下午三点至四点组织在押人员收看红色经典影视;每天晚七点半至晚八点组织在押人员看红色书籍;每月邀请宣讲员来所宣讲红色故事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措施,及时消除在押人员仇视社会的敌对情绪,从而大大提升了监所安全系数,得到了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公安监管的科技含量,赋能智慧监所建设,一直是红安县看守所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看守所将生物识别、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引入到监管工作中,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智能分析报警系统、电化教育系统、周界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公安部要求的系统建设,实行监控、报警等系统与武警中队联动,确保有效对接,应急处突,全力降低安全风险。
服务大中心
深挖犯罪线索,服务实战需要,是看守所的主要使命之一。
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红安县看守所组建协助破案专班,为一线侦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撑。对每一名涉黑涉恶人员,民警坚持把入监后的过渡教育作为深挖犯罪的切入点,把谈话教育作为深挖犯罪的突破点,把团伙作案作为深挖犯罪的主攻点,把诉讼阶段作为深挖犯罪工作的结合点。
仅2020年以来,共深挖线索80余条,破获刑事案件10余起,有效配合了6起涉黑涉恶案件。

为服务好疫情期间诉讼工作,看守所加强与办案部门律师协会沟通协调,指导安装远程视频系统即4条专线,利用远程视频提审1300余人次,视频“云”开庭案件120余起,律师和家属会见1600余人次,有力地保证了监所的安全稳定和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全力服务了办案工作。同时,他们积极配合了省市专案和纪委留置专案的侦办和诉讼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了安全效能,规范有序,受到了省市纪委等各方的好评。
锻造铁队伍
按照“四个铁一般”的标准,打造一支铁队伍,是确保监所安全的根本和保障。

多年以来,红安县看守所始终将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安全,推动看守所跨越式发展。
通过组织民辅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部主题党日、队伍教育整顿等活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方针,不断强化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政治忠诚。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做好监管业务传帮带,不定期与武警中队开展各种预案演练,不断提高民警的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识,促进民警的担当意识和履职意识,使每名民警熟练掌握管教技能,有效提升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与此同时,他们不定期地开展各项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民警思想防线,确保监管场所风清气正,忠诚干净。
40年的峥嵘岁月,40年的传承坚守,40年的监所安全无事故。红安县看守所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不断开创新局面,续写公安监管事业的新篇章。
(
吴庆伟 柳杨 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