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冒充毒贩、检察官、乾隆皇帝……奇葩诈骗案一箩筐,竟然有人上当!
2017-06-02 18:36:35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黄海英 点击: 0

 

    自古诈骗“数不清”

  2017年防火防盗防诈骗,又是一场硬仗!

  在今年请管住你的银行卡、钱口袋

  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

  各位客官,可要三思啊~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奇葩”诈骗案

  一起提高警惕

  不要震惊,你没有看错,“乾隆来诈骗了”

  男子自称乾隆诈骗222万,“我是乾隆皇帝,吃了长生不老药,活了300多岁,掌握着大清皇家的资产,不过这些资产被冻结了,需要找人投入启动资金,让我去把皇家资产解冻,你就可以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这种话你相信吗?这位女士就相信了,被害人郑某对此信以为真,被刘乾珍以运作皇家资金以及购买玉白菜为由骗取222万元。据对该案情的了解,郑某前后被“乾隆”和“索罗斯弟子”诈骗累积价值超过4000万!

  之前曾有冒充公主、格格等皇室后裔诈骗的案子,但直接冒充皇帝本人的还是“首创”。具体的诈骗套路就是:刘乾珍谎称自己是乾隆皇帝,是全世界27个皇家家族之一,掌握着大清皇家的大量资产。“索罗斯弟子”万健民也谎称自己是万氏家族的第九代传人,只有通过他才能将皇家的钱解冻出来,然后郑某就相信了……


“网友声音:“给你5毛快去充点智商吧!”


银行不给贷款,自己造个银行


山东省兰陵县某村,有这样一位“奇葩”男子,因为想要做生意,想贷款可是银行不批,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自己租了个门脸房,开了一家中国建设银行。据了解,这家山寨银行可以以假乱真,银行内设有柜台、点钞机、计数器以及电脑、打印机、监控系统等等一应俱全,共骗取上万元现金。

  “ 网友声音:“真的应了那句话,银行是我家开的……”

  “村妇变"美女",靠微信聊天诈骗20多万,

  然后用10多万打赏"男主播"

  面对自己聊了一年多的姑娘现实中是一个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体型略胖,是一名长相平平的农村妇女的时候,张先生的内心是崩溃的,更崩溃的是张先生只是被骗的其中之一……

  一年间,诈骗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套用网络美女头像和转发美女生活照,在微信上同时与6名男子交往,以假装答应结婚的形式诈骗所得20余万元。令办案民警更为吃惊的是,这名家境并不富裕的农村妇女却对网络直播平台上的男主播情有独钟,将大部分诈骗所得挥霍到网络打赏中。

  办案民警审讯了解到,王某某骗来的20余万元中,有2万余元用于贴补家用,其余的大部分钱都打赏给了某网络直播平台的男主播。王某某交代,平时丈夫在外打工,女儿上学。她在家中常常登录某网络直播平台,观看一名男主播表演节目。为了与该男主播互动,她一年间花了10余万元购买该网络打赏币,每次给男主播打赏500元至1000元不等。

  “ 网友声音:“在微信上就能跟人私定终身,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潮不潮?扫二维码“交罚单”


最近,北京的陈小姐将车停在地铁站附近,两个多小时后却在车上发现贴着一张《违章停车单》。“因为当时停车没有停在车位里,所以我下意识地就认为我违章被贴条了,因为图方便省得去银行,我就扫了码要交罚款。” 当她正用手机扫码,准备支付时,一旁的朋友提醒她这“违章停车单”有猫儿腻。

  事实上,该罚单明确注明车辆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却不见交警签字盖章,只有一个“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交警支队”的黑色复印印章落款,里边没有车牌号和罚单时间,很容易造成车主混淆。扫描二维码后显示的是一个头像为“违章办理”的个人微信号,设置的昵称为“向北京市大兴区交通支队转账”,金额为200元,付款说明也是“北京市大兴区交通支队”。这种新骗术非常逼真,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车主上当受骗。但是,实际上通过这是个人微信号就能识破骗局。据公安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122平台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北京交通违法罚单没有扫二维码缴费的渠道。

  “ 网友声音:“我就说嘛,又帅又有正义感的交警欧巴是不会骗我们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现年37岁的党某曾因盗窃被判刑,出狱后靠贩毒赚钱。一次拨通朋友给的一个电话号码找韩某要货源,向对方“要货”,一开始对方一口回绝,几次推脱后,最后终于同意“交货”,但却以八万元买到一斤“冰糖”,原来是记错电话号码,贩毒遇到诈骗犯。八万元买了一斤冰糖!一方贩毒,一方诈骗,2017年2月14日,双方均被河南省孟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 网友声音:“你这块冰糖……有毒!”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