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桂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抓起,筑牢社会治理大厦的稳固基石。笔者结合云梦的有关情况,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现状
(一)从现实表现看,各类社会矛盾多发多样。刑事案件高发,各类纠纷层出不穷,利益诉求群体不断扩大,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环境污染、民间维权等引发的上访和涉稳事件比较突出,对社会稳定形成了很大压力。
(二)从覆盖领域看,流动人口和特殊人员管理乏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出租屋等成为违法犯罪的“黑窝”,流浪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不良青少年群体明显增多,对社会构成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三)从政治层面看,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值得警惕。散发法轮功宣传品活动时有发生,此外,一些非法宗教、气功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发展信徒,暗建庙宇,蔓延坐大,毒害群众,与我争夺思想阵地和人心,不但扰乱了社会风气,而且危害了基层政权。
(四)从发展趋势看,社会治理滞后引发的系列问题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交通事故触目惊心,非正常死亡事件遏制乏力,互联网信息网络安全面临重大挑战,维稳源头治理任重道远。
(五)从以人为本看,社会治理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大部分基层组织建设偏弱,战斗力不强,转变作风不到位,还不能做到在治理中服务、在服务中治理、将服务寓于治理之中,不能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
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云梦县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看,各地正在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重发展轻治理”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硬任务、重头戏,认为社会治理是“虚指标”、“软条条”,在实际工作推进中抓社会治理的精力投入、资金投入都有所不足。
(二)在工作理念上存在“重打击轻防范”的问题。有些单位有些领导仍然习惯于用强制手段、刚性措施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一些管理部门以管人者自居,偏面强调打击处理的重要性,重处罚、重打击、重强制力,人性化、服务理念体现不好,不愿主动做好柔性工作、协调工作。
(三)在治理主体上存在“重政府轻社会”的问题。一方面,对“政府包打天下”有惯性思维,各类群团、工会组织等在参与社会治理上的作用既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重视行政手段、法律规范,忽视了村规民约、道德自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体现,比如有些群众“信访”不“信法”,就是这种治理手段产生的怪胎。
(四)在方式方法上存在“重事后轻源头”的问题。对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没有采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进行及时转变。
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不科学、有偏差,一些管理部门不该管的不肯放手、该管的又管不好。二是目前我们仍处在发展黄金期、机遇期,同时也是对敌斗争的复杂期、刑事案件的高发期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稳定“三期”并存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在这么一个发展转型、社会转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易于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要着力构建社会矛盾防治机制。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要经常化。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村(社区)、县直单位一周一排查一上报,乡(镇)一月一汇总一研判,县里对重大矛盾纠纷随时联席“会诊”。二是矛盾纠纷处置要流程化。对矛盾纠纷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对产生的较小的矛盾纠纷,依靠基层调解组织的力量,努力化解在本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将重大矛盾纠纷导入其中、依托平台、妥善化解。三是矛盾纠纷防控要联动化。按照“大防控”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要求,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天网、地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看好自已的人,守好自已的门,办好自已的事,形成联防联控、源头治理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
(二)要着力构建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一是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按照划格、定员、联网、服务的要求,硬件建设全面到位,人员选聘真正落实,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矛盾排调上网运行,便民服务组团进行,切实增强网格化管理的实用性,发挥好网格化管理的实战功能。二是推进3个“1+X”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各级行政服务体系,夯实镇村新社区平台、组织、队伍3个“1+X”建设,推动党务、政务、法务、农务、商务、村务“六务合一”,拓展工作载体,提升服务水平。三是推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认真排查和发现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从机制体制上破解难题,真心诚意、真抓实干为群众排忧解难、兴办实事。
(三)要着力构建平安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大整治。开展干部入户普法,“两代表一委员”、企业法人走访,涉案群众回告回访,收集社情民意,有针对性组织严打行动,保持社会治安高压态势,重点抓好校园及周边环境、项目及周边环境和以侦破民生案件为主的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二是大防控。采取刑事、治安警情通报至乡镇、城区通报至社区、重点单位的措施,督促加强内保制度建设,建立一镇一支专职治安巡逻队,组织街面流动接警、带枪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三是大创建。把平安小区创建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百佳”创建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载体和活动扩大平安创建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要着力构建特殊人群管控机制。一是强化重点人管控。对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出狱出所必接必送和安置帮教政策;对社区服刑人员,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建立完善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建立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管理机制;对吸毒人员,建立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自愿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对有易感染艾滋病人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建立加强综合干预的工作机制;对社会闲散人员,建立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强化重点群体管控。针对复退军人、银行算断人员、民师群体、改制企业困难职工等涉稳群体,一方面要随时关注动态动向、及时预警预判,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让他们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优抚政策,细心、认真、耐心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妥善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强化重点事处理。对排查和筛选出来的重点涉稳事件,认真进行“把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领导包案责任,按照包调查、包处理、包疏导教育、包结案、包息诉罢访的“五包”工作要求,一包到底,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矛盾不化解不放过、人员不稳定不放过,提高化解率、结案率,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停访息诉。
(五)要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推进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包括律师、公证、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治理手段社会化。二是充分发挥各方协同的作用。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人员向基层流动、保障向基层投入,下放权力,服务前移,有效整合力量资源,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积极推进力量资源集中化。三是充分发挥检查考核的作用。细化和完善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开展检查、通报、督办、奖励、问责,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积极推进督办落实常态化,确保社会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社会和谐夯实基石。(云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