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当前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公共安全重任日益繁重、压力强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在强调从严治警、严格执法的同时,基层民警普遍对现有的从优待警存在困惑。笔者以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从优待警工作为例,试分析公安机关如何创新从优待警新机制、形成从优待警的新常态,打通从优待警“最后一公里”。 一、从优待警工作现状
湖北省副省长、公安厅长曾欣提出“以爱警推动爱民”的理念,省公安厅出台《湖北省公安厅关爱民警十项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从优待警工作的通知》,各地、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响应省公安厅号召,纷纷落实爱警措施。近年来,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着力深化优警优抚,大力推进“暖警”工程建设,努力让广大基层民警拥有快乐工作的劲头、幸福生活的盼头。
(一)政治上关注鼓励民警。积极培养和关注民警进步和成长,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师徒帮带、轮值轮训等较教育培训机制,为广大民警的进步和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选拔任用股职干部47名,表彰在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表彰奖励向一线倾斜,基层民警的立功受奖人数占民警受奖总数90%以上,涌现出全市公安机关“十佳”窗口治安大队、全市公安机关“十大杰出民警”曾波和全省优秀社区民警赵海峰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工作上支持呵护民警。针对民警子女入学入托难的现实问题,该局党委积极协调教育局、城区各中、小学校,每年秋季为民警子女办理集体入学,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针对基层民警工作强度大、任务重、长期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坚持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开小会的不开大会、能通过电话、办公自动化解决的不开会,给予民警“最自主”的工作时间。保障正常休假时间,八小时之外及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休息时间,除重大、紧急情况一般不临时安排任务,凡事讲求效率,给予民警“最充分”的休息时间。对参加维稳处突、专案办理、重大安保等任务的民警,合理安排轮休,确保民警身心状况得到及时调整。针对近年来警力负增长的现状,该局党委积极向市局、区委等部门汇报,争取政策支持,共招聘协勤人员464名,所有协警力量全部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和移动警务平台等一线实战单位,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压力。
(三)生活上体恤关爱民警。坚持每年为全体民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民警个人健康档案。完善从优待警工作规范,坚持民警家遇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突遭变故和英烈家属逢年过节慰问制度。对患重大疾病、家庭遭遇重大意外等情形的民警实施帮扶和救助。3年来,发放各类慰问金8.3万余元。
二、从优待警工作面临的困扰
从优待警,目的在于通过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和奖励措施来激发公安队伍活力。近年来,各地、各级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从优待警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从优待警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领导认为,解决了个别民警的诉求,就是从优待警,从政治上解决几个基层民警的待遇,就算从优待警。其实,这只是解决了极个别民警的诉求,大部门民警却得不到这种“雨露的滋润”。从优待警应该面对全体民警,要让优警的阳光普照每一名民警的身上、暖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二)从优待警的措施执行不够。说到从优待警,多数地方侧重于民警物质方面的福利待遇,但福利待遇往往受制于地方财政等诸多因素,投入大,效果甚微,而且难以给民警精神方面的鼓励。还有些地方将本应该属于民警的正常福利、待遇片面地理解为从优待警措施,甚至将应该给予的都推脱或暂缓。2009年底,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规定自2010年1月起公安民警可以享受超时加班补贴,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参差不齐,补贴标准不统一、甚至有些有地方没有补贴。
(三)从优待警的需求研究不深。随着招警力度的加大和招录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近年来,一些外市、外县的毕业生通过考试进入城市公安机关工作,这些人大多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面临婚姻、住房等多重压力。还有一些民警面临着举目无亲、业余时间无处打发等现实问题,一些民警面临着工作无所适从,理想与现实存在偏差的问题,等等。较之于传统的福利待遇、政治待遇问题,这类群体的问题更显个性化,更需要组织制定个性化的关爱机制和措施。
(四)从优待警的基础推进乏力。公安工作任务繁杂、社会期望值高、生活无规律,导致多数基层民警很容易出现焦虑、易怒、疲惫、消沉、偏执等不良心理状况。不少单位没有将民警身心恢复摆到工作日程上来,往往认为这是民警本人及家庭的事情。与此同进,基层民警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樊城公安分局2013年体检报告显示,重度高血压患病率达12.3%,心脏病患病率达10.7%,基层民警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部分民警处于亚健康或患病状态,多数民警都患有神经衰弱、胃病、腿部静脉曲张等疾病。民警身心健康是从优待警的基础,也是增强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这些严峻的客观事实,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民警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五)从优待警的保障跟进不力。一直以来,公安民警风里来雨里去,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与犯罪分子搏斗。即使如此,他们的合法权益仍不时被少数人非法侵害。民警权益保护,是确保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前提和坚强保障,由于这些保障措跟进不到位,导致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大打折扣,长此以来,就会在民警队伍中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事”或宁可少干事、不要出乱子的不正常心理。
三、打通从优待警“最后一公里”建议
(一)制定个性化爱警措施。要把从优待警工作做到每名民警的心坎上,就要树立“私人定制”的理念,确保每一名民警都有符合自身个性特征、满足个人现实需求的“一对一”待警措施。各级公安政工部门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健康状况民警群体的不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惠警方案。
(二)实施科学化警力配置。做好从优待警,要合理配置警力,提高科学用警水平。一是完善勤务模式,增强效能。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原则,科学调整勤务模式,针对不同警情发案特征,随时调整警力部署;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可以根据作息规律的变化推行错时警务,探索建立弹性工作制。二是加强信息研判,增强技能。本着“万事谋划在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收集研判,形成一套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三是开展健康互助,增强体能。由健康状况较好的年轻民警,与身体较弱的民警结成对子,重大安保工作期间,由各单位合理安排勤务岗位,结对成员督促服药和适度休息。四是建立报备制度,增强潜能。对处在加班状态下民警统一报备,在警力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安排民警换岗。另外,在工作相对空闲时合理安排补休。并根据各人加班情况,发短信给近期加班较多民警的家属,请家属督促民警在家早点休息。
(三)繁荣多元化警营文化。在不突破民警压力极限情况下,通过科学锻炼、合理娱乐等措施激发民警身心自我恢复机制,可以达到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恢复精力的目标。在节假日,还可以邀请民警家人共同参与娱乐。此外,及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广大民警开展心理咨询和分级建立市、县、所队谈心机制,也是缓解民警精神压力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法治化维权保障。能第一时间维权,对民警来说是莫大的支持与尊重。一是成立维权机构。建立健全民警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完善民警紧急救治绿色通道。二是形成维权合力。强化公安机关内外各方面力量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整体合力。三是营造维权声势。通过新闻媒体有理有据的个案报道,逐步营造有利于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唯有如此,才能把爱警惜警书写在每一个民警的心里,激励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凝聚起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强大动力。
(五)提供人性化贴心服务。细微之处见冷暖,尽心为民警推出一系列贴心小服务,必定能受到民警的欢迎与肯定。一是重视食堂建设。二是做强做实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等保障。三是帮助解决难题。利用公益岗位和临时用工岗位解决民警家属就业问题;与地区医院联合开辟民警就医“绿色通道”等。四是活跃警营文化。把公安文化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文体活动组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
(来源:《楚天法治》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