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波 红平)夏季溺水事故高发期来临之际,老河口市高新区(李楼镇)以留守儿童为重点,创新“疏堵结合”防范机制,联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力量,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4月28日以来,该区(镇)组织镇人大办、平安办、法律服务中心、白莲社区、红庙社区、贾湖村委会等部门分别会同白莲小学、李楼小学、贾湖中学通过安全教育课堂、水域巡查、家校共育等举措,全力守护学生平安成长。
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筑牢思想防线
“我宣誓:绝不私自下水游泳,绝不擅自结伴戏水……”在老河口市李楼小学操场上,千余名学生庄严宣誓,拉开防溺水安全教育序幕。学校法治副校长廖建国强调:“防溺水安全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生命安全,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责任。”该校结合地域特点,将防溺水知识融入主题班会,通过播放警示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五年级学生王明说:“老师教的‘六不’原则和急救方法,我都记在本子上,还要教给爷爷奶奶。”
水域巡查“织密网格” 消除安全隐患
高新区(李楼镇)河塘沟渠水系众多,留守儿童占比超30%,防溺水压力较大。该区(镇)动员镇村干部、志愿者组建巡查队,对全镇33处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救生圈和防护网。红庙社区志愿者李阿姨每天巡查辖区内的池塘,她说:“我们随身带着小喇叭,看到孩子靠近水域就及时劝阻,晚上还会入户提醒家长。”
家校社协同“疏堵结合” 构建防护体系
高新区(李楼镇)近期印制了《防溺水告知书》、《安全承诺书》等防溺水宣传资料,并通过学校向家长发放,并及时签订安全承诺书,同时通过微信群推送警示信息。针对留守儿童监管难题,指导学校开设“周末安全课堂”,组织志愿者陪伴孩子学习娱乐。同时,督导镇卫生院对辖区中小学师生开展急救培训,提升师生应急能力。李楼小学校长郭彬表示:“我们不仅‘堵’住危险,还通过组织游泳课、开展趣味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安全玩水。”
长效机制“落地生根” 守护学生平安
高新区(李楼镇)将防溺水纳入平安校园建设考核,建立学校日提醒、家庭周反馈、村组月巡查机制。镇人大主席秦婷婷强调:“守护孩子安全是全社会责任,我们将持续加强水域管理,完善防护设施,确保防溺水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据悉,今年以来,高新区(李楼镇)已开展防溺水专项巡查80余次,设置警示标志37处,组织安全教育活动12场,实现学生溺水事故“零发生”。通过多方联动、精准施策,高新区(李楼镇)正全力为留守儿童编织起一张“安全网”,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