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07:28:40 来源: 点击: 0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9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社区矫正法,该法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围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该法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社区矫正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试点试行,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现在已在全国全面推进。《社区矫正法》的出台,意味着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更加权威而具体的实施指南,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将进入依“法”矫正新时代。
《社区矫正法》亮点多多,其中令人尤为关注的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该法不仅将国家支持社区矫正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写入了总则,并且对信息化核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等均提出明确要求,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和教育帮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在社区矫正工作存在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电子定位的现象,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有鉴于此,信息化助力社区矫正工作,必须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落脚点。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各地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矫正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社区矫正法》,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细化管理制度,完善监管流程,推进现代科技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为司法文明进步的强大驱动力。
(摘自《北京青年报》)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