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正常,眼底筛查正常,宝宝很健康!” 4月11日下午,石首许先生(化名)抱着2个月大的女儿,来到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复查。女儿出生时,胎龄不足28周,体重只有1130克,属极低体重的超早产儿。望着怀中正在熟睡的女儿,许先生内心感慨万千。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许先生妻子的预产期是今年5月4日。2月2日,妻子突然羊水早破,在当地医院行保胎治疗4天。“当地的医生说胎儿感染风险大,很有可能会流产,如果能转到荆州市中心医院,幸许还能保住胎儿生命。”许先生回忆道。可在当时,荆州遭遇大雪天气,导致道路封闭,救护车无法进行正常转运,许先生夫妇只好求助当地交警。
“胎膜早破4天,胎龄27周,胎儿存活率低,有流产的可能……”从接到转诊电话的那一刻起,荆州市中心医院立即开启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产妇刚一送到,叶婷婷、张艳妮、黎姗等当晚值班产科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评估破水性状、监测胎心、急查血生化、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给予抑制宫缩药物、促胎肺成熟药物、抗感染药物,全力保护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8日下午5时9分,在产科主任李晖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产妇顺利分娩,产下一名体重仅1130克的女婴。
在分娩前,考虑到患儿为超早产儿,产科请来新生儿科主任朱晓芳前来会诊,并与产妇单独进行了良好的产前沟通。刚出生的宝宝,面临着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等多重生命危险,于是被立即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
对于这种极早产、极低体重的早产儿,最担心的就是心肺发育不成熟、脏器不成熟、颅内出血等高危症状。
在朱晓芳主任的带领下,杨龙、周艳玲、刘建宏等新生儿科医护团队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先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表面活性物质帮助肺部发育,促进肺泡张开。使用2天有创呼吸机以后,改为无创通气模式,出生后第16天改为鼻导管吸氧,出生后33天停止吸氧,完全自主呼吸。
与此同时,在宝宝出生第一天通过脐静脉置管进行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第六天改为PICC置管,生后第17天,奶量就接近足量,拔出了PICC。出生第51天,宝宝就能自行吃奶,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均恢复良好,没有发生之前担心的并发症。在医护团队精心照料诊治和宝宝父母认真全力配合下,宝宝也非常争气,体重增加到了2200克,于3月30日正常出院。
“超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全,需要定期监测。从今天的各项检查指标来看,宝宝的视网膜以及机能反应等都很正常。”新生儿科副主任夏芳说,许多早产儿在出生51天后,可能还在上呼吸机,还没有建立喂养,还面临着感染。幸运的是,这名宝宝的整个治疗过程都非常顺利。出院回家仅10天,体重又从2200克增加到2500克。
在为宝宝仔细体检后,许先生夫妇将特意准备的锦旗送到了新生儿科病区。“从年前大雪封路,交警、高速巡警、路政人员一路铲雪,为生命打开通道,到产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51天精心治疗,为母婴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这些天来,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许先生说,为了记住这些恩人和恩情,他和妻子特意给女儿取名“言恩”,希望女儿将来长大后,为社会、为他人,报答恩情,传递大爱。
(朱晓芳 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