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公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开展首例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以下简称CRT-D)植入术。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医院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患者肖先生,男,71岁,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1月”入住公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动态ECG提示:心房颤动、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三尖瓣中-重度返流,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轻度返流。依据各项检查结果,为患者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全心功能不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左束支阻滞”。经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夏向阳组织全科讨论,决定为患者行CRT-D置入术。
因该类手术难度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夏向阳耐心与患者家属就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手术获益等方面悉心沟通,患者家属最终决定行CRT-D置入术。
上午11时3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明教授的指导下,荆州市中心医院杨克平教授、公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夏向阳、韩卡为患者实施CRT-D置入术。在介入室,通过腋静脉穿刺方式建立静脉通路,经过110分钟手术操作,顺利为该患者植入一根左束支起搏电极同步化治疗,即于右心室内植入一根除颤电极,于右心房植入一根心房电极。手术取得成功!
CRT-D置入术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双心室同步起搏,恢复心脏的电机械同步收缩做功,从而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同时还具有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功能,对于存在心脏性猝死高风险的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它能在数秒内识别并发放电击进行电复律/除颤,使患者迅速转复为正常心律,有效地预防由于室速或室颤导致的心脏性猝死,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CRT-D置入术手术切口表浅且较小(仅5cm左右),无需全身及静脉麻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是目前针对伴有左右心室电机械收缩不同步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与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采用腋静脉穿刺可避免锁骨下电极磨损的概率,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相关并发症。
据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夏向阳介绍,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临床最常见的危重症,这类患者病程漫长,需长期治疗,死亡率高。到了终末期心脏阶段,药物治疗已很难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常因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或心衰加重死亡。此类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为CRT/CRT-D植入。
(胡大进 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