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普法的长期实践中,如何让法律知识真正“沉下去、落得稳”,始终是基层普法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成为常住人口主体,他们对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设备使用不熟练,加之文化水平有限,难以适应新媒体普法快节奏、碎片化的内容特点,且农村信息技术不发达,导致新媒体普法在农村面临诸多困境。
而“屋场说法”这一传统普法模式,以村民聚集的屋场、院子为场所,普法人员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凭借极强的亲和力和互动性拉近与村民距离,还能结合土地纠纷、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等农村常见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同时设置互动环节解答村民法律困惑,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特点,让村民更愿表达想法观点,口口相传扩大普法效果,很好地契合了农村实际情况 。


赤壁市司法局针对农村法治建设的现实需求,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将“屋场说法”确立为2025年的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三次“屋场说法”活动。在2月27日中伙铺镇中伙社区3组的活动中,工作人员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展开讲解,让村民深入了解土地承包程序、合同签订与履行等知识。4月10日,邀请驻村律师毕明海、联合神山法庭到神山镇西凉村开展“屋场说法”,轮流为大家讲解和宣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捕捞的法律责任和后果。4月16日上午,赤壁市司法局赤马港司法所联合街道综治中心、执法中心、派出所、法庭及驻村律师,在劈精村开展“屋场说法”进乡村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将法治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活动以“屋场说法+现场调解纠纷”的形式开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生活中常见的涉法典型案例,同时,针对前期村里排查发现的一起邻里纠纷,各部门现场“会诊”,共同调处,就地化解。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村民参与积极性高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所提升,邻里间因法律认知不足产生的矛盾纠纷也有所减少。

为进一步适应农村法治建设的现实需求,赤壁市司法局将“贴着实际走,跟着需求变”,针对村民的实际难处,优化普法内容,将法律条文、典型案例转换成村民听得进、听得懂的话,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百姓心中。
(周友季、周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