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审计工作视屏会议召开,大会精神要求审计工作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路径:以问题导向锚定监督重点,以改革创新提升监督效能,以协同治理筑牢安全底线。未来,审计部门需进一步强化"政治机关"属性,将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在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中展现更大作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审计力量。
通过深入学习会议中的讲话精神,结合审计工作的核心职能,如何以高质量审计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发展痛点
"问题导向"是破解复杂形势的关键。审计工作需紧盯"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的三大现实需求,聚焦国有"三资"管理、重大项目投资、政策落实等领域的薄弱环节。例如,在国有资源资产清查中,应全面梳理"闲置低效资金""五类资产""六类资源"的底数,通过"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的科学处置方式盘活资源,化解债务风险a。同时,审计需从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两端发力,精准识别政策执行中的堵点,推动形成"小切口改革"的实效。
二、强化履职担当,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机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严格落实全过程质量管控制度",从立项、实施到成果运用均需高标准推进。例如,在审计项目立项阶段,需深入调研政策背景、行业规划与预算安排,科学制定审计目标和重点;在实施阶段,需统筹审计资源,加强跨部门协同,优化监督路径。此外,需强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审计效率,通过制度设计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方向对、步子稳、效果好"。
三、以高质量审计赋能高效能治理
审计监督的核心在于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原则,为审计服务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了方向。例如,通过审计揭示数据资源管理中的漏洞,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监督重大投资项目效益,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民生保障。同时,需注重"专群结合、社会共治",将审计结果公开与公众监督结合,形成"防得住、劝得了"的治理合力。
四、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统筹安全与发展
审计工作需立足"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全局观。一方面,通过防范非法集资、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等专项审计,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围绕"五大基础设施体系""万亿产业集群"等战略投资领域加强跟踪审计,确保资金精准投向创新链、产业链关键环节,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支撑。此外,需以知识价值分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顶层设计为切入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五、锤炼队伍能力,深化审计改革创新
"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是应对复杂挑战的基础。审计队伍需提升三方面能力:
1.前瞻性研究能力:把握政策趋势与行业动态,科学储备审计项目;
2.协同作战能力:加强跨区域、跨层级审计资源整合,破解"单打独斗"困局;
3.技术应用能力:依托智能化工具实现数据穿透分析,提升问题查核精度。
同时,需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将整改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形成闭环管理。
(陈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