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当城市逐渐归于宁静时,通山县九宫山人民法庭的调解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与双方当事人通过“云端”连线,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夜间调解”。针对当事人“上班忙、请假难”的现实困境,九宫山人民法庭推行“夜间线上调解”服务,将司法便民服务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用“法官晚下班”换“群众少跑腿”,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晚上也能调解?打工人直呼“太贴心了”
“真没想到,法官晚上还专门为我这事儿加班!”刚结束调解的安大姐激动得直搓手。
她因为一笔借款纠纷要打官司,可她人在外地,来回车费得花上千,做的又是流水线计件的活,即使能够线上开庭,也会耽误白天赚钱的时间。法庭了解情况后,直接拉了个微信群,利用安大姐下班时间,带着双方在手机上一句一句商量。

不到一小时,这事儿就谈妥了,协议直接电子签名确认,连法院大门都不用进。
安大姐感慨:“这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为啥专挑晚上干活?法官一句话道破。
“老百姓白天要挣钱养家,请假打官司可能连饭碗都不保,我们不能光按自己的时间表来办事。”法官说起这事儿,语气里满是理解。
原来,法庭年初走访时发现,超过六成的当事人盼着法院能“弹性办公”,于是他们干脆把调解时间“掰成两半用”,午休、晚上、周末全安排上。
为了让服务更暖心,法庭还琢磨了不少细节。
如
“错峰调解”:打工族约晚上,外地人约周末,谁都不用为难;
线上搞定全流程:证据拍照上传、线上调解、电子签名确认,当事人一趟都不用跑;
特殊人群专属服务:腿脚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法官直接带着设备上门调解,晚上也照样“接单”。

深夜的法庭调解室,屏幕的微光照亮了当事人紧锁的眉头,也照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正如法官所说的:“不管几点钟,群众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是那盏灯。”
这份“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的贴心劲儿,不仅让矛盾化解得更有人情味,更让“公平正义”四个字,实实在在落在了老百姓的生活里。
(徐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