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6:33:59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近日,通城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施工合同纠纷案,有效节省了诉讼企业司法成本,保障了企业的正常施工,充分彰显了司法温情与高效。
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系招商引资企业,2022年9月,原告湖北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并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原告于2022年9月开工,工程量完成到3800余万元时,被告累计只支付工程款1050万元,导致整个工程于2023年5月4日完全停工。原告多次催促,多次协商后被告仍表示无力支付,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余下工程款项。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研判分析案情,经了解被告公司因笼资出现问题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资金周转困难,虽有意履行义务但确无支付能力。而原告建设工程公司因资金缺口过大也面临运营压力。
要有效保障双方权益绝不能简单一判了之,一方面,由于案涉款项较大,被告公司短时间内无力支付,判决后极有可能转到执行程序,原告公司也无法顺利拿到工程款,被告公司也无法正常施工经营,影响其后续发展。基于此,承办法官决定组织双方调解。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向被告公司释法说理,详细说明可能面临的诉讼风险,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劝说原告公司给予被告公司资金周转时间。最终,经过多轮协商,顺利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余下2250万元工程款将以分期偿还的方式在两年内还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通城法院将继续主动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继续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瞿燕)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