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样板、树标杆”案件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公诉人出庭履职能力,促进案质效整体提升,近日,通城县人民检察院深入开展“推门听庭”评议活动,组织院领导、检察官、人民监督员组成评议组,以“不打招呼、随机选案”的方式,对一起盗窃案和一起故意伤害案进行庭审观摩,并在庭后开展集中评议,以真听、真评、真议促进办案质效提升。
“突击式”听庭:直击一线真实态
为全面掌握公诉人日常出庭履职水平,此次听庭活动打破提前通知、固定流程的传统模式,采取“推门听课”式突击检查。评议组全程观摩了两起案件的庭审情况,在盗窃案中,公诉人通过细致审查,发现了被告人多次违法犯罪前科劣迹,并运用证据链精准还原了犯罪事实;故意伤害案中,公诉人结合邻里矛盾特殊性,兼顾法理情进行疏导,体现了司法温度。评议组重点关注公诉人法律适用、临场应变、释法说理及庭审驾驭能力,检验检察官在“实战”中的真实表现。
“多维度”评议:把脉问诊促提升
庭审结束后,评议组立即召开评议座谈会,围绕公诉人表现、庭审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公诉人在举证阶段逻辑清晰,但法庭辩论中对辩护意见的反驳力度还需加强”“释法说理应更注重群众语言,让旁听群众听得明白”,人民监督员结合群众视角,对检察官的庭审礼仪、语言表达及普法效果提出建议。
“建议提高法律文书质量”“针对伤害案中当事人家属情绪激动的突发情况,建议加强庭前预判机制”院领导从法律专业角度,针对证据梳理、辩论策略等环节逐一点评,针对不足提出建议。
评议现场,通过“案例复盘+现场点评+整改清单”模式,共梳理处问题3类、收集建议5个,实现“一庭一诊断、一案一提升”。
针对此次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通城县院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要求承办人逐一进行整改,并将通过组织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控辩实战演练、优秀公诉人经验分享等活动,推动素能提升。同时,将常态化“推门听庭”与“样板庭审”创建结合,着力打造“样板庭”“标杆案”,通过交流会向全院分享,推动形成“评议-整改-示范”良性循环,助推检察办案质效双提升。
下一步,通城县院将扩大“推门听庭”案件类型,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评议,以“开门迎检”的胸怀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擦亮“听庭评议”品牌,推动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并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抵达民心。
(杨刚 胡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