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者黄林:以法治之光照亮 武陵山区的文明密码
2025-03-27 11:29:30 来源: 点击: 0
在春雨浸润的武陵山脉深处,全国人大代表黄林踩着青石板走进漫水乡长征文化遗址公园,指尖划过“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斑驳的墙面,恍若触摸到了1927年农运火炬的温度。这位被同事们称为"文物守望者"的博物馆馆长,正借由法治密钥开启尘封的历史记忆。
“每块砖瓦都在诉说往事,每根梁柱都承载着历史。”黄林凝视着正在复原的木质房屋,工匠们用传统榫卯技艺拼接的不仅是建筑构件,更是连接古今的精神延续。2025年2月,当他再次回访时,这个由他亲手培育的文化种子,在检察机关“法治阳光”的照耀下,已生长为即将面对公众开放的长征文化遗址公园。
近年来,拥有听证员与文物专家双重身份的黄林与来凤县检察院紧密合作,携手办理了包括板沙界起义遗址、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县级文物龙家桥、老虎洞电站、冉家坡烈士陵园、红十八师整编遗址及长征文化遗址建设项目等在内的7起红色文物保护案件。在这些案件中,黄林以其专业的视角提出了宝贵的保护建议,并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监督检察院的履职情况,同时作为行政单位的一员,他也接受着检察院的监督。这种相辅相成的合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来凤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武陵山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然而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面临着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威胁,亟需得到强有力的保护。为此,身着土家织锦的黄林,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将提出3条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其中,有2条建议与检察机关紧密相关:鄂湘渝黔四省的法院、检察院应携手共进,形成跨区域的文物保护合力,共同建立“武陵民族文化遗产联合保护机制”,将重要文化遗产纳入重点保护名录,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守护;同时,加强民族地区文物修复的司法保障,推动相关部门制定民族传统技艺司法保护指南,为非遗技艺的知识产权和传承筑起坚实的司法防线,助力其繁荣发展。
黄林的建议与来凤县检察院创建的“烽火传承”品牌不谋而合。该品牌创建后,检察官全面梳理了恩施州的红色文物分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形成台账;同时与相关单位建立协作机制,一旦发现问题便迅速行动,确保整改落实的全面性和高效性。来凤县检察院也将继续深化与黄林代表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依托“烽火传承”品牌,通过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化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专业培训与能力建设、推动公众参与与教育普及、探索法治文化创新以及实施持续跟踪与评估等措施,全面提升武陵山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共同守护和传承这片土地上的宝贵文化遗产。
站在即将完工的农会旧址前,黄林抚摸着刚修复的红军标语墙说道:“这些用鲜血写就的宣言,既是历史坐标系,更是文化基因库。”当春日的阳光穿透检徽洒在文物修复现场,我们仿佛看见,法治力量正与文化遗产共跳一支跨越时空的摆手舞。
(黄瑶 李沅芹)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