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仅靠人力难以发现的监督线索。"武穴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检察官说道。近日,以身体残疾逃避收监长达两年的罪犯张某某,在检察机关监督下,被送押至武穴市监管场所收监服刑。
2022年11月18日,张某某因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2022年11月29日判决生效。然而,武穴市检察院在运用"罪犯交付执行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碰撞比对时发现,罪犯张某某一直未实际交付执行刑罚。
根据这一线索,承办检察官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到罪犯张某某双腿残疾、行动不便,交付执行程序被迫中断。但张某某多次容留他人吸毒,继续犯罪的可能性大,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2025年1月3日,武穴市检察院向公安机关发出书面纠正意见,督促公安机关将张某某送往看守所收监执行。
张某某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但承办检察官意识到,这一情况绝非个例。在刑事案件中,由于工作衔接不完全通畅、罪犯患有严重疾病等原因,延迟收监等问题偶有发生。为此,该院着力围绕刑事执行监督工作脉络,充分运用"罪犯交付执行法律监督模型"进行大数据碰撞比对,聚焦关键节点开展分析研判、跟进人工核查,精准挖掘执行异常线索。
截至目前,该院刑事执行检察部运用模型发现判处实刑未收监执行监督线索3条,综合研判后均已成案受理。承办检察官根据调查情况向相关单位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及《检察建议书》,均得到有效回复并整改办结,有力促进刑罚执行活动依法、依规进行,维护了司法公正和权威。
数字检察是破解刑事执行法律监督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检察机关融入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武穴市检察院将始终秉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主动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具体要求,以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抓手,推动实现"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延伸,守好刑罚执行"最后一公里"。
(郭峥 胡科)